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国家机关的组织法等法律,标志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2004年4月,松阳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编纂《松阳县人民代表大会志》,以纪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五十周年。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植根于中国土地,具有中国特色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管理自己国家最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它的发展过程表明,它是在我国具体历史条件下,从人民革命的实践中产生的,适合我国的国情。早在1921年至1927年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中就产生了一些人民民主政权组织的雏形。这一时期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萌芽时期。1927年至1937年的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创建革命根据地同时,进行了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政权的组织形式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工农兵代表大会。这一时期,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初创时期。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团结抗战,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政权建设上,把工农民主政权改为抗日民主政权。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积累了经验。1945年至1949年的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夺取全国胜利的时期,也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逐步形成时期。这一时期解放区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它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建立创造了条件,作了直接的准备。 1954年,和全国各地一样,翻身做主人的松阳人民满腔热情地参加了第一次普选,选举产生了松阳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完成了由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向人民代表大会的过渡。同年7月,松阳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胜利召开。至1958年,松阳县人民代表大会历经三届。1958年11月,松阳县建置撤消,并入遂昌县。1982年1月,国务院批准复置松阳县。县人民代表大会届次承前顺算。1982年3月,召开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4月,设立松阳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几十年来,松阳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中共松阳县委领导下,依靠全县人民和全体人大代表,从维护全县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努力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推进全县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松阳县人民代表大会志》着力追求的正是如实记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松阳的建立、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过程。 《松阳县人民代表大会志》出版发行在即。在此,我代表松阳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向所有关心支持松阳县人大工作的人士致以敬意,向为《松阳县人民代表大会志》的编纂勤奋工作的同志表示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