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 政务公开 > > 部门之窗 > > 中共松阳县委党校 > > 科研工作 > > 县情研究
产业发展视域下“有机农耕强县”实现路径探究——基于松阳县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全面思考
作者:田东兴 来源:松阳县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2021-02-02 15:23:24

产业发展视域下“有机农耕强县”实现路径探究

——基于松阳县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全面思考

 

内容摘要:茶产业是松阳县发展起来的主要农业产业。近年来,松阳县一直在探索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以提高农业效率和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2019年5月份,松阳县委县政府在“中国松阳·(国际)现代有机农业峰会”首次提出“有机农耕强县”发展战略,并积极推广国际先进的有机农业种植技术,开展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建设一批优质生态农业基地。本文旨在经济新常态下,从产业发展的角度,以松阳县茶产业转型升级为例,探究“有机农耕”实现“强县”目标的主要路径,以期给当地县委县政府一些建议参考,同时也为其它县域发展提供一点经验借鉴。

关键词:有机农耕;茶叶;产业转型升级;松阳

 

松阳县是传统的农耕大县,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农耕发展史,直到现在还依然保存着相对完整的农耕文明形态。近年来,当地立足农耕文明基础和生态环境优势,坚持农业走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积极探索适合县域的有机农业发展模式着力打造生态农业发展新高地,努力成为高品质农产品供应地。在当前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尤其是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松阳县积极探索实践从传统农耕大县向现代有机农耕强县迈进。

今年五月份“中国松阳·(国际)现代有机农业峰会”在丽水松阳县城的汤兰公所顺利召开。为期三天的峰会来自18个国家32名有机农业专家学者围绕“有机农业、安全生活、保护环境”主题进行了交流讨论,并参观考察了当地生态农产品集市、生态茶园等,就“松阳生态农业发展和建立有机农场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和专业建议会议上还发布了《有机农业(松阳)宣言》,提出有机农业有利于人类健康,可以留住青山绿水,促进乡村振兴,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方向,呼吁全球共同合作、共同发展。松阳县委县政府在此次峰会上首次提出了“有机农耕强县”战略目标。

一、“有机农耕强县”基于的县情背景

在经济新常态下,由于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资源环境的客观约束,工业基础薄弱的县域传统产业结构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环境。因此,转变县域传统产业的发展方式,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推动县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便成为了促进县域传统产业健康可持续、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无疑给县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发展方向。松阳县提出“有机农耕强县”发展战略,探索农业传统生产方式变革,追求传统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可以说是基于当地农业生态自然资源优势和新时代国家发展客观要求的总体性科学考虑。

(一)基于当地得天独厚的农业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禀赋优势。

松阳县位于浙西南群山峻岭之中,坐落在“中国生态第一市”丽水的腹地。全县常住人口18.94万人,山地面积10.68万hm2,耕地面积11247hm2,茶园面积达7760hm2。生态环境非常好,森林覆盖率高达79.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95.5%,水质达标率100%。县域内松古平原是丽水最大的一块山间盆地,八百里瓯江的支流松阴溪穿境而过,自古有“处州粮仓”之称,民间亦流传着“松阳熟,处州足”的谚语。可见,松阳县在丽水九个县市区中发展“有机农耕”的条件可谓得天独厚,具有相对明显的先天优势。    

    (二)基于前期大量在“有机农耕”方面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

2013年起,松阳县开启了以“自然农法”为引领的全县域高品质生态农业的探索与实践,全面开展了全县域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作。经过几年努力,建成了全国首个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成为全省首个全县域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证县,农药化肥降幅连年居全市首位,发展有机农业成为当地农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值得一提的是,松阳县还积极引导更多农民发展自然农法、有机农业、原种农业,岱头大米、四都萝卜、石仓泡豆腐等区域特色高品质生态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同时,还深度嫁接农产品精深加工、民宿经济、文化创意、民俗节庆活动等多元业态,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实现农民在地、就地增收致富。目前,松阳县正高标准建设茶叶、粮油、中药材、水果等生态农业基地,打造松古盆地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共涉及6个乡镇52个行政村35925亩。通过3年时间逐步构建起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实现县域内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018年被认定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县。

(三)基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乡村振兴的现实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先后八次深入丽水大地,每次都十分强调生态保护。他认为,生态是丽水最大的优势,“只要你们守住了这方净土,就守住了‘金饭碗’”。尤其是2006年7月29日第七次在丽水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丽水是“两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是“丽水之赞”的光荣赋予地。松阳县一路走来,始终牢记“尤为如此”的重要嘱托,坚守生态信念,不断强化“两山”理念,坚定不移地加快绿色发展。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明确要求农村也要“产业兴旺”。对于松阳这个传统农耕大县而言,无疑最首要的任务就是振兴农业。而传统的农业种植技术,不仅生产方式过去粗放,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小压力,显然已无法满足时代进步的要求。传统的农业产业低小散,农产品附加值低,农民很难通过农业而实现脱贫致富。因此,松阳县适时提出“有机农耕强县”发展战略,探索变革农业生产方式,带来农业产业的提质增效,帮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可谓一举多得。

二、“有机农耕”的具体内涵及要求

“有机农耕”是相对传统粗放落后的农业种植技术和生产生活方式而提出来的,它是在生态文明背景下,为追求有机高品质生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产生活方式系统性变革的一种农业发展方式。

“有机农耕”是以生态学原理和系统整体理论为指导,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追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生态绿色健康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系统推动生态环境营造、种植技术提升、市场渠道拓展、组织方式变革、生活方式转变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它需要构建遵循自然法则、符合生物多样性发展需求的生态系统;构建传统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模式;构建以健康消费为导向、诚实守信为根基、供需精准匹配的营销模式;构建以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为特征、小农生产与大市场高度匹配的组织方式;构建“爱天敬人、顺天应人”“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活方式。

从一个县域发展的角度来讲,“有机农耕强县”,是一个高远的目标追求,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层面的命题,也不仅仅是有机农业的专业性范畴,它是对应于农耕文明,在生态文明时代对经济、社会、文化等全维度的思考和重构,需要长期艰苦努力才有可能实现。要想真正实现“有机农耕强县”,就一定要树立全维度的科学理念与系统认知,清晰地把握发展方向,知晓解决问题的方法,精准找到相应的技术与人才。

“有机农耕”是应对人类命运挑战的共同事业,各个国家、地区和全球各级唯有并肩同行,联合起来、行动起来,形成密切的伙伴关系,“有机农耕”之路才可能行稳致远。

三、“有机农耕强县”的实现路径

“有机农耕强县”对于松阳县而言,首当要实现的就是茶叶的“有机农耕”。松阳县是“百里乡村百里茶”的茶产业示范区。松阳产茶历史源远流长,是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中国名茶之乡、全国茶产业发展示范县,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松阳银猴”是中国驰名商标,中华文化名茶、浙江省十大名茶。松阳县全县拥有茶园面积12.85万亩,茶叶全产业链价值超百亿元。浙南茶叶市场是中国最大的绿茶产地市场、中国绿茶价格指数发布市场,被誉为“中国绿茶第一市”,2018年交易量达7.91万吨,交易额达57.9亿元。依托万亩茶园建成了全国首个集观光、运动、休闲、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4A级景区,并正在打造省级特色小镇——茶香小镇。可以说,松阳县如果实现了茶叶的“有机农耕”,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在茶产业链方面抢占制高点,必定实现“有机农耕强县”的宏伟目标。

 推动茶产业链标准化品牌建设

一是建设标准化有机茶园,加强茶叶农残降解工作。松阳县政府可通过对现有茶园进行大力整改,淘汰落后产能,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对茶园进行系统规划管理,建成标准化有机茶园。同时整治当地小农户不规范的生产行为,抓住农残污染源头,积极引导农户合理施肥,普及可循环绿色农业知识,定期对县域各农户生产的毛茶所含农残进行检测,并予以奖惩。

二是统一分层、管理县域合标茶叶,提高消费者对市场上茶叶品质的识别能力。当地行业协会——松阳县茶叶产业协会可牵头对县域符合标准的绿色茶叶进行统一管理,划分层次,有利于保障当地高品质茶源的权益。例如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对当地的优质茶源进行统一管理,严格把控县域茶叶品牌“平水日铸茶”准入门槛,将茶叶划分为“平水日铸”及“日铸”茶两类,其中“平水日铸”茶品质较佳,包括特级茶“鹰爪(平水)日铸”及一级茶“贡熙(平水)日铸”,而“日铸”茶品质尚可,通过面向受众分为商务型、公务型及大众型三类。通过规范茶叶品质标准,消费者更易识别出市场中茶叶品质的优劣,从而有效抑制“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三是当地要加快松阳名茶、茶文化、茶旅游品牌的塑造,加速茶文化产品开发,全方面、多角度、多渠道发展松阳茶文化产业品牌。充分发挥“中国绿茶集散地”的优势,打造传统标杆名优绿茶以满足当今茶叶市场的需求。应发展具有差异化的区域核心企业品牌。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引导功能,提高区域品牌意识,政府、企业、农户三方联动打造和维护品牌茶叶,对不符合标准的经营者予以整改、淘汰,对违法经营者予以严厉处罚,引导大型企业建立ISO9000质量体系,协助有潜力的大中小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及“浙江驰名商标”。

促进茶产业链多元化融合发展

要实现松阳县县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加强县域企业合作交融,进一步整合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大力促进产业链纵向实现技术进步,横向实现结构调整,使产业链更多的往传统产业产品设计、生产、物流、销售和服务的“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提高地方产业整体的整合性,扩大企业规模,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企业利润,增强县域传统产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一是将茶与当地文创休闲结合起来。依托具有体验、观光、旅游价值的优势资源,将茶馆业、茶主题民宿、茶旅游、特色茶旅小镇等定为重点发展产业,并进而参考各地茶文化发展脉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发展当地独特茶文化,将茶书、茶诗、茶画、茶宴、茶点、茶歌、“斗茶”、“点茶法”、茶道等元素融为一体,完善“游松阳”APP,健全智慧旅游,制定评价考核体系,强化各级服务人员的培养,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例如广东省汕头市图书馆建立茶文化阅览室,开办茶文化讲座与培训、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来评茶品茶论道,提高县域茶产业茶产业涵养;台湾省推出“三亚大东海·台湾茶点文化节”,以茶点、台湾民俗表演丰富茶产业形式;浙江省杭州市梅家坞茶文化村结合龙井茶、农家菜、小茶馆,发展茶旅游。但在发展茶文化特色旅游的同时,应当做好预防公地悲剧的准备。

二是引进高新技术提高茶产业链各环节的附加值,提升茶叶自身品质,大力发展绿茶茶包、茶食品、茶氨酸、茶色素等深加工产品制造业,更好促进茶产业链融合多元化发展。例如福建省茶产区引入茶叶新品种“金观音”提高了茶叶自身附加值;福建省安溪县通过引进台湾先进制茶技术及加工设备,实现乌龙茶初制程控化、规程化;浙江省安吉县吸引国内茶叶巨头——浙江省茶叶集团有限公司和国外茶叶巨头——印度塔塔茶叶有限公司在当地建成大型茶叶深加工项目,生产出的速溶茶、茶多酚、儿茶素、茶浓缩物等产品极大的提高了当地茶产业的附加值。

三是通过茶叶公会、合作社、龙头企业牵头带动等方式,形成规模效应。例如浙江省杭州市龙坞茶村通过设立游客服务中心对县域茶旅游业发展进行统筹规划;福建省安溪县珍田村种茶能人苏兴茂牵头组建安溪县珍田茶叶合作社,实现农户集群,提高了农户的议价能力。

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多渠道吸引人才回流

一是优化县域舒适物系统。教育水平越高的人,对文化舒适物的需求越高。因此要加大文化舒适物的开发,通过提高城市文化内涵、完善松阳县人造舒适物、市场消费舒适物及文化舒适物,普及电子商务及线上支付基础设施建设,留住高新技术人才。

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松阳县可通过以当地茶企为主体、以全球茶叶市场趋势为导向、与相关农业院校及科研机构展开进一步合作、进一步加强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深度合作,通过与各方达成合作共识,共同培养与引进人才。

 

 

 

 

 

 

 

 

 

 

 


参考文献:

 

[1]施伟强,潘明汉,刘志军.多措并举全力推进茶产业“机器换人”[J].现代农机,2019,05:8-9.

[2]温祥昌,曹长省.经济新常态下县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以丽水松阳县茶产业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5:218-221.

[3]项柳洲.松阳县:“中国绿茶集散地”的耕地保护探索与实践[J].浙江国土资源,2019,05:37-39.

[4]何科伟,周素萍,叶艳萍.松阳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茶叶加工,2018,02:19-22.

[5]薛达.城市景观中农耕文化有机植入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09):45-46.

[6]唐海燕.我国传统农耕文化传承与产业化发展思考[J].黑龙江科学,2017,8(16):154-155.

[7]周晓峰. 浙江省松阳县茶产业投资基金运作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8]孟霞. 松阳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7.

[9].浙江省松阳县茶产业转型项目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J].中国茶叶,2017,3903:34.

[10].茶叶IC卡助阵松阳茶市交易实现“智慧监管”[J].中国茶叶,2015,3705:33.

[11]吕程平.生态农耕的多元收益考察[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06):73-77.

[12]庞利萍.有机废物腐殖化:农耕文明焕新生[J].化工管理,2015(04):65-67.

[13]徐定超,沈爱兰.松阳县推进茶产业全产业链经营的探索与思考[J].新农村,2015,05:16-17.

[14]叶火香,刘林敏,张林福,周为,姚孟超.松阳茶叶全产业链提升发展建议[J].茶业通报,2014,3603:124-126.

[15]殷晓清.小农经济与传统农耕社会的有机运行[J].江西社会科学,2003(10):77-80.

[16]代建基.静宁县红寺公社魏沟大队有机旱农耕作问题调查[J].甘肃农业科技,1983(12):8-9.


 

联系我们 主办:丽水市松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浙ICP备06037381号-1 浙公网安备 33112402000040号

技术支持:浙江万赛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标识码:3311240009

Copyright @ 2016 www.songyang.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