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朱聚生纪念馆
文章来源: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2-29 09:20:57 点击数:
分享到:

黎明前的枪声,击杀却不曾击败坚贞的烈士。海盐籍革命烈士朱聚生的一生短暂而绚烂,他的生命虽然定格在25岁,但是他的革命精神却穿过了历史风云,在新时代光芒四射。为进一步缅怀先烈、发扬精神,海盐县在朱聚生的家乡沈荡镇新建了一座朱聚生纪念馆。

YF1_1570_副本.jpg

朱聚生纪念馆外观

沈荡镇聚生文化广场上,有一栋灰白色老式建筑,这里是朱聚生纪念馆,也是海盐清廉文化基地之一。今年以来,已累计有200余批次、10000余人次前来参观。朱聚生纪念馆建筑面积有152平方米,分为两层,一楼主要展示了朱聚生年少时的抗日救国行动和求学经历,二楼展示了朱聚生的救国之路。馆内设有序厅、启蒙展厅、探索展厅、觉悟展厅、成仁展厅、知志展厅、著作展厅等。

DSC00249_副本.jpg

朱聚生就义铜像

纪念馆门口,是一尊朱聚生与共产党员李白、秦鸿钧等12人在上海浦东戚家庙英勇就义的铜像。朱聚生手戴镣铐,目视远方,大义凛然,为捍卫真理而献身,让人不禁肃然起敬。

YF1_1596_副本.jpg

启蒙厅

步入馆内,往右手边走,便来到第一个展厅——启蒙厅。朱聚生出生于海盐县沈荡镇一个家大业旺、生活殷实的家庭。祖父朱同义于民国初年创办“朱裕兴南货店”,父亲朱善昌继承父业,生意越做越好,逐渐成为沈荡镇糕饼茶食南货行业三大名店之一。1935年,日军想从水路进攻沈荡,沈荡的民工们齐心协力在盐嘉塘堵塞河道50公尺,以此抵抗进攻。少年朱聚生的爱国之心在那时就开始涌动了,他拿着自家店里的糕饼茶食送去给一线的民工们吃,为抗日出一份力。

YF1_1597_副本.jpg

国难思救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在沈荡肆虐。朱聚生的老师任渔乐,邻居友人富守人,是当时沈荡镇的一批热血青年,组织了抗日救国团体、宣传抗日救亡思想,救护伤病员。年幼的朱聚生经常跟着老师和邻居参加活动,在心里深深刻上了爱国主义的烙印,奠定了爱国的思想基础。

DSC00275_副本.jpg

提笔创报

1946年春,朱聚生从海宁回到沈荡,受聘为沈荡镇国民中心学校代课教师,他与石文等几个青年以三青团海盐分团部的名义创办了《生报》。1947年元旦后,《生报》被海盐《民报》合并。后他又与杨竹泉等革命之士先后创办《行报》和《乡报》,朱聚生时常编撰刊登揭露国民党假民主真独裁、假和谈真内战阴谋,宣传中共民主革命政策的文章。

YF1_1576_副本.jpg

“觉醒”展厅

朱聚生在中共地下工作者杨竹泉的指引下,知道了党的政治方向和奋斗目标,他的思想有了巨大的转变。1949年2月,在中共地下组织联络员陈开白和中共上海地下工作者陈一忠帮助下,朱聚生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候补党员,候补期为一年,并接受组织布置的三项任务:一是继续留在沈荡,利用自己的有利身份,坚持斗争,迎接解放军渡江;二是继续团结和组织进步青年,为在全国解放准备地方骨干力量;三是继续做好党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发动群众,为解放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

YF1_1578_副本.jpg

“成仁”展厅

这个展厅展示了朱聚生“惨遭牵连”“不忘使命”“众人欲救”“慷慨就义”的革命过程。1949 年3月18日,上海警备司令部第四稽查队一群特务来到海盐,在沈荡镇国民中心学校逮捕了朱聚生。

DSC00264_副本.jpg

朱聚生在狱中场景还原

铁链、麻绳和烧红的烙铁向我们讲述了朱聚生面对敌人酷刑拷打誓死不屈的故事。1949年5月7日,也就是海盐解放的那一天。朱聚生、杨竹泉、李白、秦鸿钧、张困斋、周宝训等12人戴着脚镣手铐,从容地走向刑场。远处的夜幕中传来了解放上海的隆隆炮声,曙光即将冲破黑暗,就在这黎明前的最后一刻,朱聚生和同志们一起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高唱《国际歌》。枪声响起,朱聚生用鲜血为他25岁的生命划上了一个闪亮的句号。

IMG_6013_副本.jpg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朱聚生一生短暂如流星,却疾恶如仇,正气凛然,将全部身心寄于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百姓安康,用自己短暂的一生传达了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其事迹与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嘉兴市纪委市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