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2020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绩效自评报告
索引号: 47252039_7/2021-14998     发布机构: 松阳县文广旅体局     发布时间: 2021-10-09 15:35:14点击数: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松阳县2020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绩效自评报告

 

省文化和旅游厅:

根据《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开展2020年度中央及省级对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松阳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对开展2020年度中央及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的预算执行情况作绩效分析,自评报告如下:

一、绩效目标分解下达情况 

(一)中央下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转移支付预算和绩效目标情况。

中央下达《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浙江省文物局关于下达2020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的通知》(浙财文〔2020〕1号)、《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下达2020年第二批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的通知》(浙财文〔2020〕36号),下达我县预算资金359万元。

(二)省级资金安排、分解下达预算和绩效目标情况。

浙江省下达《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浙江省文物局关于下达2020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专项资金的通知》(浙财文〔2020〕2号),下达我县预算资金404万元。

 

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一)资金投入情况分析。

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分析。

2020年中央及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共计763万,实际到位763万,资金到位率100%。

2.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分析。

2020年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站等公共文化场馆场馆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运行、维护、管理以及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文物保护及维修、松阳高腔的传承保护发展。截止2021年3月17日,该专项资金已使用763万元,执行率为100%。

3.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分析。

我县严格按照《关于印发浙江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浙财教〔2013〕229号)、《松阳县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松政办发〔2016〕166号)及《关于印发松阳县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松财行〔2017〕156号)文件精神,专项资金按照“目标管理、鼓励发展、突出重点、公平分配、专款专用”的原则进行使用,未发生部门切块或挪作他用等情况。

(二)总体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一是夯实公共文化服务基础。大东坝镇文化馆分馆、图书馆分馆对外开放;组建成立松阳高腔传承发展中心,大东坝镇被评为省文化强镇,赤寿乡界首村被评成为省文化示范村。举办“圆梦四季”、“文明餐桌”故事员等线上线下培训28期、“以声传爱、以文传情、以读攻读”等全民阅读活动90余场,“早安朗读”188周,送书下乡11515册。二是改善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件。新增圆梦书屋3家,新建文化礼堂23家,完成1个足球场、1个游泳池、3个社区多功能公共运动场、3个百姓健身房、11个小康体育村升级工程;对体育中心篮球训练馆FIDEK无源线性阵列音响系统和5G网络信号覆盖进行改造提升。三是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全县村级文化队伍数据库,并组织参加省、市、县各类培训,壮大乡村基层群众文化力量,目前已有各类民间文艺团队四百余支。“松阳高腔传承保护实践团”入选2020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创新团队”。四是积极开展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完成《松阳县“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实施方案》,对松阳优秀传统文化、浙西南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解码文化基因为切入点,对全县域内不同时间、不同特色的文化要素开展文化挖掘、整理工作,完成3个重点文化元素报告。五是提升《箬寮风雷》、《永远的英雄》等5部文艺作品,与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联合打造的松阳高腔折子戏《琴诗祭忠烈》与《元宵闹婚》、《古井捞钗》等作品参加2020浙江省传统戏曲演出季松阳高腔专场。启动原创现代戏曲(松阳高腔)电视剧《红色浙西南》(暂定)拍摄。收集、创编戏曲舞蹈等抗疫作品共37件整理成册。

2020年,我县项目预期目标已完成,财政收支未发生重大问题。项目的各个阶段严格按照财政标准执行,资金全部用于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本期项目实施完成后,各项指标均达到并超过了预期效益目标。

(三)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产出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数量指标。

2020年,松阳县新建农村文化礼堂23个,送戏下乡140场,送书下乡11515册,送展览讲座179场,开展文化走亲10场。同时,积极开展乡村文艺团队“三团三社”培育,每个乡镇均组建“三团三社”乡村文艺团队,覆盖率100%。

(2)质量指标。

一是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工作完成情况。以标准化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高质量发展,并于2019年完成公共文化服务标准认定工作。

二是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完成情况。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非遗馆均实现免费开放,错时开放且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乡镇综合文化站、古市图书馆分馆错时开放且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2小时。充分发挥各自场所、设施设备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主阵地作用,免费开放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三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参与率。加强公共文化机构信息化建设,统筹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博物馆建设。文化馆举办“圆梦四季”、“文明餐桌”故事员等线上线下培训28期;图书馆开展“以声传爱、以文传情、以读攻读”等全民阅读活动90余场,“早安朗读”188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参与率逐年提升。

四是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完成率。加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针对疫情不断丰富线上服务,积极开展线上活动。文化馆不断创新丰富文化服务模式,坚持文化服务“不打烊”,在2020年就积极推出文化慕课平台,开设文化活动直播入口,开发“茶艺欣赏”“艺术普及”等系列视频节目等,不断推进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为群众提供丰盛的线上“文化大餐”;图书馆推出“数字图书馆”和信阅服务,积极举办“书香浙里 云享阅读”、“谈古论今  品味松阳”等线上阅读推广活动,让读者们“宅家”也能够看书、听书。让更多人共享公共文化服务成果。

五是县级以上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每年参加脱产培训时间。完善人才队伍培养机制,把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纳入干部培训计划和当地党校、行政学院教学体系。组织开展文化系统干部培训班,有百余名宣传部、乡镇街道分管领导、文化员、文化系统干部参与脱产培训;同时,选送业务干部参加省、市业务培训。达到全县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每年参加培训时间不少于15天。

六是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文化专兼职人员每年参加集中培训时间。2019年“圆梦四季免费开放培训班”共开设了春夏,暑期,秋冬三期29个培训班,培训学员2000多人次。增设耕山播海合唱、舞蹈、美术、书法四个团队建设特色培训班,整体提升我县乡村合唱队、民间舞蹈团队和美术书法团队专业水平。同时,组织乡镇文化员、村文化礼堂管理员、民间剧团等人群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每年选送培训人员百余人。达到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每年参加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的标准。

七是戏曲进乡村演出节目中地方戏曲曲目占比。2020年送戏下乡140场,采购松阳高腔、婺剧、越剧、木偶戏等戏曲表演达133场,戏曲进乡村演出节目中地方戏曲曲目占比95%,进一步推动地方戏曲,特别是对国家级非遗项目松阳高腔传承和发展。

(3)社会效益指标。

一是国民综合阅读率基本达成预期指标。2020年国民综合阅读率稳中有升,基本达成预期指标。图书馆通过夯实“圆梦、田园、我们”三大品牌系列活动,重点推进“有声图书馆”、“方言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流动图书馆”、“红色图书馆”,重点开展全民阅读节、图书馆之夜、4.23读书日、庆祝建党100周年等阅读推广活动,以“声阅读”助推“深阅读”。

二是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稳步提升。2020年,我县不断夯实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三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人次增长率基本达成预期指标。2020年,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非遗馆均完成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同时,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通过公众号、慕课、数字图书馆、直播等线上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仅松阳县创建“大花园”行动暨第十三届“田园松阳”农民文化节的两场活动通过直播浏览量有6万多人次。

四是群众文化活动参与人次增长率基本达成预期指标。通过送戏下乡、送展览下乡、送电影下乡、送书下乡等多种方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群众文化活动参与人次增长率逐年提升。

4.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通过项目单位上报的数据统计,群众对松阳县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指标达到93%。

三、偏离绩效目标的原因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已完成全年绩效目标。

四、绩效自评结果拟应用和公开情况

松阳县公共文化工作在项目管理、资金使用、绩效监管等各方面工作,基本达到预期使用绩效,项目预期目标完成100%。我县将绩效自评结果作为以后年度项目立项和经费支持的重要依据。通过这次绩效自评,对效益好的项目予以保留,下一年度的预算优先安排资金;对效益差的项目取消或者缩减资金安排。利用此次绩效自评结果,将促进项目单位增强责任和效益观念,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项目完成后对绩效自评结果在松阳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公示栏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无。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