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认识政协,应该是在2010年。那一年我担任了民宗侨台界别小组讨论的联络员,主要任务就是做好委员小组讨论的会议记录。因为是初次从事这项工作,所以我特别用心,不停用笔记着,生怕把委员发言漏记错记。也就是这次短暂的邂逅,我了解了政协委员为了尽快开通县城公交车而四处奔波的履职事迹。
2012年,我调入政协机关工作。对于政协,有人说是个人才荟萃的大家庭,有人说是个展现能力的大舞台,有人说是温暖的委员之家,对我来说,政协既是大家庭、又是大舞台、还是温暖的家,更是一所人生大学,在这所大学里,是各位领导、各位委员和政协机关同志们的言传身教,使我学到了许多在其他地方学不到的东西。刚到政协时,我首先学习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的基本内容,算是我的入门课,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这三大职能的理解也不断加深。政协的这三大职能相对于党委来说,献策而不决策,可以为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服务;相对于政府来说,议政而不行政,可以通过民主监督,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有了这种认识,我干起工作来也就有了方向,也促使我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因为我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在政协这所人生大学里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作用,才能摆正位置,找准方位,选好角度,有所作为。
因为有了政协工作经历,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对委员的认识更加清晰,我觉得当好政协委员,首先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政协是以界别为特色的,委员都是各自界别的代表,委员在政协的发声就代表了界别的心声。每年两会,总有个别委员因各种原因风尘仆仆地深夜来会场报到,这就是一种担当;委员们围绕界别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找原因、寻良方,提出中肯的意见建议,这也是一种担当!
当好政协委员,也需要知识和本领。政协委员大都是社会各界的精英,是各行各业的专家、骨干,应该说都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在知识膨胀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年代,知识日新月异,问题层出不穷,靠单一的专业知识,很难解决许多交错复杂的实际问题。所以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知识,着力解决‘本领恐慌’,在爱学肯钻上下深功夫、苦功夫,真正成为政协工作的行家里手。
当好政协委员,更需要勤勉和奉献。山再高,没有脚板高;浪再大,也在船底下。我们需要勤勉肯干,乐于奉献的政协委员。在政协工作期间,也见证了许许多多委员投身政协事业的感人事迹。如每年全会的大会发言和田园松阳论坛,确定课题后还需要大量的调查研究,摸清实情,查找问题,寻求良策;形成材料后还要物色发言人选,这些工作大家都分工有序,从不推诿。又比如开展视察调研、组织界别活动,都需要后勤保障,委员们更是自告奋勇,无偿驾车迎来送往,从无怨言。政协组织专题协商、民主监督,委员们都如约而至,积极发言,真情互动,身处其中,满怀敬意。
如今虽然在乡镇工作,但是作为委员我仍积极参与政协的各种座谈、调研、视察活动,尽量做到能不请假的就不请假,能够参与的一定积极参与,利用各种机会深入了解民意,积极撰写提案,建言献策,认真履行委员职责,因为在我的内心,已经凝结出一种政协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