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市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索引号:1133252877070942X5/2020-04758     发布机构:信息公开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6-03 00:00:00

文号:

点击数: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市农业农村局按照省委、市委“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的重要工作部署,及时应对,打出了复工复产、产销对接、春耕备耕、应对寒潮、科技服务、金融支持等系列组合拳,为全市农业生产赢得了主动、减少了损失,为如期完成全年目标打下了基础。现把一季度农民收入和农业总产值两个指标作简要分析: 

  一、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下跌 

  今年以来,受疫情和寒潮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就业受到较大影响。据统计部门统计,一季度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83元,同比下跌0.8%,完成全年10%的增长率目标压力较大。其中莲都区、龙泉市、青田县负增长,跌幅分别4.5%、1.5%、1.2%,或与三地农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比较高有关;其他各县小幅增长,增幅最大的分别为庆元县(1.7%)、云和县(1.5%)、景宁县(1.6%)。具体分析如下: 

  1.工资性收入影响最大。一是今年春节比去年早11天,1月份的工作时间明显少于去年,当月工资相应减少。二是受疫情影响,务工农民不能及时复工,2月份工资收入损失。三是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二三产业基础差,就业比重相对较低,就业恢复较慢,因此工资性收入影响突出。据统计,一季度人均工资性收入2826元,同比下降4.2%,下拉可支配收入2.2个百分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0.6%,比去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 

  2.经营净收入影响明显。由于疫情管制,一二三产经营净收入均受影响:一产主要体现在农产品销售受阻;二产是受物流、上下游产业链的影响;三产服务业农家乐民宿错过了春节档,营业收入同比减少84%。据统计,一季度人均经营净收入1640元,同比下降1.6%,下拉可支配收入0.5个百分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29.4%,比去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 

  3.财产净收入影响不大。由于外地产业工人回流慢,农村的房租收入受到一定的损失。同时,由于经营启动晚,投资收益变差造成收入减少,但总体影响不大。据统计,一季度人均财产净收入188元,同比增长8.7%,拉动可支配收入0.3个百分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3.4%,比去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 

  4.转移净收入实现增长。养老金按正常发放,影响较小。但由于农村人员就业受阻,寄带回和赡养收入受到一定影响。据统计,一季度人均转移净收入929元,同比增长10.9%,拉动可支配收入1.6个百分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6.6%,比去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 

  二、农业增加值小幅增长 

  (一)农业损失总体可控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由于我市科学预判、及时应对,打出了复工复产、产销对接、春耕备耕、应对寒潮、科技服务等系列组合拳,为全市农业生产赢得了主动、减少了损失。全市农业经济影响总体基本可控、损失弥补可期。据统计部门统计,一季度全市农业总产值33.07亿元,同比增长8.1%,增幅全省排位第四;农业增加值21.63亿元,同比增长0.4%,增幅全省排位第四。 

  1.粮食生产总体保持稳定。春花作物长势良好,苗情较上年同期好。春季作物生产稳步推进,7万亩春马铃薯基本完成播种,春玉米、春大豆预计播种18万亩,玉米面积略增。 

  2.蔬菜短期滞销价跌。一季度天气总体有利于蔬菜生产。1月下旬起疫情对蔬菜产销产生不利影响。2月下旬以后影响消除。由于叶菜和毛芋播种面积有所增加,全市一季度蔬菜播种面积与去年相比略增。一季度蔬菜产值5.40亿元,同比下降0.8%。 

  3.食用菌产量增长。一季度接种规模为1.48亿袋,较上年同期增2.42%,其中香菇1.2亿袋,占上年度香菇总量的34.7%,较上年同期增0.89%。龙泉市新引进竹荪60万平方尺,鹿茸菇270万瓶,松阳新增反季节香菇50万袋,是一季度接种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受疫情影响,我市干、鲜香菇和黑木耳价格总体较上年同期下跌。根据专业线调查汇总,全市一季度食用菌总产量21.05万吨(鲜品计、下同),较上年同期增3.75%;据统计部门统计,全市食用菌产值7.43亿元,同比下降8.0%。 

  4.茶叶产销形势先抑后稳。一季度,全市54万亩投产茶园开采率85%左右,早春茶产量3095吨,同时受疫情影响,价格下跌,据统计部门统计,全市一季度茶叶产值2.59亿元,同比下降26.6%。随着复工复产、浙南茶叶市场恢复正常和价格稳定,预计全年产值基本持平。 

  5.水(干)果生产影响有限。一季度天气总体良好,果树萌芽、开花及座果正常。疫情导致1-2月份水果春季管理工作滞后,3月份复工复产后已抢工恢复。一季度,全市新发展水果面积达8000余亩,水果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柑橘销售1-2月出现积压,我市通过义卖、团购、快递等“无接触”式销售减少部分损失。据统计部门统计,全市一季度水(干)果产值0.14亿元,同比下降9.1%。 

  6.畜牧业产值大幅提升。一季度,全市肉类总产量2.35万吨,其中猪肉产量1.77万吨,禽蛋产量0.44万吨,同比分别增9.23%、增8.72%和增4.79%。据统计部门统计,全市一季度畜牧产值8.43亿元,同比增长69.8%。生猪存栏逐步恢复,生猪价格高位运行。一季度,全市总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已分别达到36.06万头和3.71万头,较去年年底分别增加1.61%和7.23%。累计出栏18.59万头,猪肉产量1.77万吨,分别增9.26%和8.71%。各地补栏积极,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平均价格为53.96元/公斤,同比上涨94.59%,近期随着储备猪肉投放,价格稳步下降。家禽生产加快恢复,价格波动明显。一季度,全市家禽存栏449.35万只,累计出栏275.09万只,同比分别增51.25%和17.48%,价格波动较大。牛羊肉作为替代品价格上涨,养殖效益提升。一季度,牛存栏23212头,累计出栏3876头,同比减3.73%;羊存栏7.32万头,累计出栏3.78万头,同比降2.78%。活羊平均价格47.38元/公斤,同比上涨39.35%。牛平均价格43.8元/公斤,同比上涨39.8%,养殖效益明显提升。 

  7. 笋竹产量实现增长。一季度,我市笋竹产值2.50亿元,同比增长13.6%。 

  8.中药材生产稳步恢复。一季度,我市新种植草本药材品种2500亩,产出610亩,同比减少1.29%,产量、产值分别为50.6吨和1.32亿元,同比增加1.02%和14.2%。部分中药材因疫情价格上涨达15%左右。 

  9.渔业生产不确定因素增加。一季度,渔业总产量5938吨,同比下降1.1%,产值0.87亿元,同比增长5.1%。受疫情和“禁野”政策影响,餐饮消费市场严重萎缩,大鲵暂停销售,石蛙列入禁食范围,渔业经济发展趋势未明。生产主体对大鲵等水产品新一轮生产信心不足,苗种生产和相关渔业投资减少,将对全年渔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二)农业主体复工复产迅速 

  年初以来,为止损补增,我们出台了《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农业主体有序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等7个文件,在全省最早组织农业主体恢复生产,一季度农林牧渔业用电量同比仅降2.88%。围绕农业八大主导产业逐一制定止损补增举措,发布了《春耕备耕生产服务指南》,引导农户抢抓农时减少损失。从我们3月底4月初对112家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和部分县重点农业企业的调查情况看,除个别企业因未到生产季节、经营不善、征地拆迁等特殊原因外,均已复产,但仍存在一些困难: 

  1.企业用工仍有缺口。112家农业企业返岗率86.9%,用工缺口605人。部分企业反映已经享受到县里包车的扶持政策,用工得到保障。从行业来看,茶企季节性用工较为缺乏,占总用工缺口的63.5%。调查中也存在个别企业返岗率只有20%-30%,需要高度关注。 

  2.企业经营影响明显。50%的企业认为上下游产业链处于基本正常范围。22.3%的企业表示下游销售受到影响。3.6%的企业认为上游进货渠道不畅。基本完成订单的(90%以上)有47家,占所调查范围的42.0%。18家企业提出订单延期或取消,取消订单数在10%-30%左右。 

  3.资金需求较为迫切。52.7%的企业明确享受了惠企政策,47.3%的企业表示未享受到惠企政策或未填写。调查中累计收集资金需求3930万元。虽然银行已经大幅提高了贷款扶持的力度,但降息、增贷仍是被调查企业的主要诉求。整体而言,农业企业因缺乏抵押物,贷款难的现象较为突出。贷款额度小、利息高、随时抽贷等问题在调研中反映较多。 

  (三)农家乐民宿影响较大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市休闲农业(农家乐民宿)于2020年1月30日全部暂停营业,2月25日我们发布了《关于加快促进“丽水山居”农家乐民宿开放营业的八条意见》,2月27日全部复工。一季度共接待游客118.53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减少82%;实现营业收入1.19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84%。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千方百计加快农民增收。一是继续推动农业企业复工复产,上下游供应商、物流渠道、企业用工沟通联系,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复工,尽快恢复产能。二是抓好农业企业纾困工作,全面落实减租、减息、减税、减费和加大融资增信力度等政策措施,帮助农业企业渡过难关。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发放消费礼包、强化宣传营销,倡导丽水人游山景、住山居,鼓励工会疗养立足向内,推动农家乐民宿、乡村文创等产业止损补增。四是加强农村常住居民就业服务指导,出台强有力的惠企惠民政策,发挥我市经营性收入比重比全省高5个点左右的优势,推动农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较快增长。五是尽早下达各类惠农项目和资金,尽快形成生产能力,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 

  (二)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组织全市农业农村系统积极开展“三联三送三落实”活动(联村联企联基地,送政策、送技术、送帮扶,落实防疫措施、生产措施、发展措施),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精准做好“三农”领域“三服务”工作,实施点对点联系帮扶,切实解决农民和企业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当好“六大员”,着力推动惠企政策落地,在服务企业上更加精准精细,让好政策真落地、真管用。今年3月,我们编发了《惠农政策“一本通”》,汇集和解读中央、省、市近年来出台的50多项“三农”政策,特别是疫情期间涉农支持政策,清晰的列出政策内容、补助对象、补助标准,在微信公众号和“三联三送三落实”中线上线下同步推广,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农民朋友、农业主体和基层干部对惠农富农强农政策的知晓率。 

(三)加快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两进两回”的赋能效应,深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立足生态优势发挥和产业集群打造,加快培育一批三产联动、相互促进、紧密联系的生产经营主体,今年力争引进培育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5家,实现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0家的目标。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持续提升传统产业(如遂昌县新路湾镇开发出木槿花系列产品,效益较好;金竹镇与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合作培育出新品种羊肚菌,每亩净收入达到3.6万元;缙云县茭白产业种植面积6.58万亩,从业人员3.5万余人,通过创新推广“茭白+”一亩万元富民增收模式,实现化肥年施用量减少2870吨、成本减少300万元,总收益增加2100万元,亩产量增加80余公斤、亩产值增加300元,“茭田麻鸭”“茭田泥鳅”等“茭白+”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5亿元),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子商务、来料加工等富民产业,加快做强农产品仓储物流、特色文化、生活服务等短板产业,积极培育乡村夜间经济、疗休养经济、养老经济、运动经济等新型产业。大力培育“山”系品牌体系,让丽水的生态产品获得更多“品牌溢价”,加快乡村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