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下午,经过14个月的攻坚克难,县重点工程——县域供水一体化工程象溪段13公里主干管建成通水,通水仪式在象溪圩村象二自然村举行,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水文、县政府副县长黄德慧、县政协副主席周永龙参加了通水仪式。据悉,该项目概算总投资1.8亿元,涉及象溪、大东坝、裕溪和板桥4个乡镇,收益47个村,2.43万人。这个项目落地的背后,离不开县人大、政协、各有关单位的努力,也离不开众多基层人大代表的建言献策。
一是长期关注,发挥好“千里眼”作用。缺水一直以来都是困扰象溪镇发展的一重要因素,象溪镇大多行政村处于山区,许多行政村和自然村的水源依山而建,一下雨就洪灾,一转晴就旱灾,极易受制于天气变化和地理环境的制约,在水质和水量上都不能保证正常供应。因为监测设备跟不上,无法对水源地系统、客观地进行评价和有效监管,象溪镇饮用水大多只经过沉淀降解,存在安全隐患。作为人民的发声筒,对于这种情况,象溪镇人大代表一直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年来历届人大代表都向县、镇两级政府提出相关的建议、议案,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二是调研摸底,扮演好“顺风耳”角色。2017年8月,象溪镇人大主席团就组织县、镇代表,对全镇范围内35个行政村(村调前),98个自然村,5252户,15154人开展了饮用水调查。结果显示:乡镇区域集中供水人数2013人,行政村集中供水人数9387人,自然村自建人数3151人,联户合建人数699人,单户自建人数454人,缺水人数约4240人。作为人大代表,除了要发现问题,还要找到问题根源,寻找解决途径,为当地政府提供科学、有效的解决途径,做好调研摸底工作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三是提交建议,履行好“传声筒”义务。象溪镇人大代表在通过对镇域范围内饮用水现状调研后,深入选区,收集选民对农村饮用水提升工程的想法、建议,经过压缩、汇总,李龙水、罗仕龙等人大代表提出了农村饮用水提升改造的建议,要求象溪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使农村居民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足量、洁净、负担得起的生活饮用水。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保供水工程成为象溪镇2018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2018年10月11日,象溪镇召开了城乡一体化供水、防汛道路建设工作动员会,11月正式开工,进行管网铺设。
四是项目监督,担当好“监察员”职务。一体化供水、防汛道路建设是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绿道更是联系乡村、景区、民宿等经济发展的纽带,是乡村振兴的又一条“康庄大道”,人大代表们深刻地明白这个一体化供水项目对于象溪镇人民来说的意义。在一体化供水项目落地后,象溪镇人大主席团多次组织代表前往施工现场调研,督促项目的进展,听取相关负责人的项目汇报。象溪镇人大代表还根据选区的不同分组分地域进行项目监督,真真正正做到了项目前后皆有身影,对于百姓关心的事情有始有终,持续关注。
一体化供水项目的实施不仅将彻底解决雅溪口、南坑口、象溪圩、象溪等沿线11个行政村(村调后)的饮水困难问题,同时将切实保障这些村旅游等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下一步,象溪镇人大将继续配合好镇政府加快饮用水入村接户工作,让百姓能早日喝上放心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