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松阳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政务公开>>松阳动态>>乡镇信息

另一种乡愁:让传统村落成为乡愁的归处

时间:2019-12-17 15:21:26 来源:玉岩镇 作者:周杨辉 责任编辑:点击数:

  传统村落承载着几千年的农耕文明,蕴藏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其自然环境优美、风貌形态典雅、人文底蕴深厚、艺术韵味丰富。但是不少传统村落正在遭受“持续性破坏”,甚至濒临消亡,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已经刻不容缓。

  玉岩镇文化底蕴丰厚,素以松阳西南重镇著称,早在隋唐时期就极具繁华。老镇区的绝大部分建筑为清代至民国时期所建,街弄排列鳞次栉比,宗祠、古民居和古店铺近50座。大源坑上建有古桥梁5座,风格迥异,普济桥为明代正德年间造。1935年刘英、粟裕率红军挺进军在浙西南建立革命根据地,杨氏宗祠内保存有:"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等四条红军标语,充分展现了明、清、民国时期的历史印证。

  松阳高腔,是浙江省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是浙江八大高腔系统中的独立分支,也是浙江省目前唯一尚能演出的高腔剧种,属单声腔剧种,被专家们称为是浙江省"戏曲界的活化石"。由于松阳县玉岩镇的白沙岗高腔班演出松阳高腔从未间断,在这一声腔的传承中占有突出地位,故松阳高腔又被称作"白沙岗之土调",当地人则称为"高腔"。它起始于明代,以松阳地方杂剧为主,吸收古代义乌腔、昆腔等外来声腔的艺术因素而最终成型,在清代乾隆至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时期。

  近年来,玉岩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多次开展传统村落及拯救老屋工作推进会,通过复活村容村貌、挖掘资源优势、突出文化特色,较好地保护了传统村落,又打响了玉岩镇特色传统村落乡村旅游品牌。

  1.复活村容村貌。对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上进行整体规划,明确保护利用的目标,在延续传统居住功能、村落肌理、乡风民俗基础上,编制完善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规划。常态化开展小城镇整治行动,大力发动村民也参与到其中,做到既注重对古民居及其周边环境、风貌的保护,又注重群众对改善生活设施的向往,保护和发扬地方特色。

  2.挖掘资源优势。玉岩镇依托绿水青山优势,以传统村落为底本、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支撑,植入休闲旅游、生态农业、休闲运动等业态,极大激活和增强了传统村落发展的内生动力。休闲旅游方面,成功创建1个浙江省AA级景区村庄,2个浙江省A级景区村庄,打响了“岭南小筑”、“长序榆”“雲水居”等一批精品民宿。生态农业方面,全力以赴兴农业,促进农业集聚转型,实现农业产业化,促进食用菌、香榧、笋竹两用林、高山蔬菜、中药材五大特色产业向精品化、品牌化发展; 加快发展花菇加工、农产品物流等农业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突出文化特色。玉岩镇自古是松阳西部重镇,镇所在地玉岩村始建于南北朝时期,至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为“浙江省民间艺术之乡”、“丽水市十大魅力乡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松阳高腔”的发源地,文化底蕴浓厚。玉岩镇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尊重自然、尊重历史、注重新旧文化结合,充分挖掘历史文化遗产,最大限度地活化原貌古韵,因地制宜,充分展现出各村文化特色。

  玉岩镇党委表示,要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宣传力度,要找准古韵、乡愁、宗亲等要素,通过各种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传统村落 的历史文化价值、景观价值。通过发动村民对传统村落的保护,让更多的人体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相处之道,让离乡多年的人留恋乡愁,回到传统村落生活,让更多的游客,唤起心中的乡愁,来到传统村落。

                                                 

  


下载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