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浙南茶叶市场成为“中国绿茶第一市”、“全国绿茶价格指数发布地”, 全国最大的绿茶产地市场,交易量和交易额连续多年名列全国同类市场第一; “松阳银猴”成为全国驰名商标、“松阳香茶”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松阳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但我县茶产业整体优势仍然不够凸显。浙南茶业市场建设未形成近中远期发展规划。市场建设滞后、没有合理划分功能区,整体服务水平偏低,严重制约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缺乏有效措施、帮商安商氛围不够浓厚; “互联网+”联网销售平台建设力度不大,难以适应产业发展需要。产业发展受到瓶颈制约,后劲乏力。市场虹吸功能不够凸显。品牌评估价值与实际应用价值还存在明显偏差。认证企业到外地样品送检费时费力又增加费用负担等。亲商帮商安商氛围不够浓厚。松阳茶师队伍培育、产业发展组织化、行业管理等方面有效抓手还不多。
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铸造世界级绿茶市场,牢牢牵住“牛鼻子”。狠抓浙南茶叶市场转型升级。创建世界级绿茶市场和集散地及“中国茶产业特色示范街区”,按照建设高品质茶市要求,做到科学规划、功能相对集中、区块合理布局。将现有茶叶市场与新兴茶香小镇市场建设紧密结合,实现各类产品营销逐步分离、合理布局。同时应在新汽车站往高铁站方向规划茶产业大型综合市场预留用地,以备长远发展需要。不断增强国内外集聚和磁吸功能。探索国际茶叶市场拍卖机制,吸引国内外更多的茶商把茶叶销售到松阳,实现产销精准对接,凸显虹吸效应。拉动相关配套行业共同发展。如包装印刷、茶具、仓储物流、电子商务、宾馆、公寓和餐饮等。
二是创建“中国茶产业检验检测中心”。整合茶叶市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农产品检验测试中心及农贸市场快速检验室、各检测网点资源,提高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和权威性。推行茶青农残速测准入机制,不断提升智能化检测和管理水平。对检测对象和内容进行分类分级,科学管理。
三是规范专业化标准,打造国内外公认的知名品牌。制定、完善“松阳香茶”等标准体系、准入门槛和管理办法。强化宣传,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
四是稳定茶商队伍,构建强大的营销网络。深化“中国茶商大会”,不断充实大会活动内容,积极谋划召开“世界茶商大会”。狠抓招商引资工作。以商引商,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的国内外知名茶企前来投资。营造浓厚的亲商帮商安商氛围。建立茶商网络联系平台和结对联系制度,深入倾听茶商意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全程为他们提供优质周到服务。充分发挥线上线下优势。依托茶产业互联网线上宣传和营销平台,结合线下强大的茶商队伍,实现国内外联网销售。
五是开展各类竞技和评审活动,培育享誉国内外的“松阳茶师”队伍。创建国内外茶产业竞技与评审中心。积极开展“斗茶”等各项活动,鼓励大家积极参加全国和国际性的“斗茶”等各类竞技和评审活动。建设全国一流的茶产业研发推广中心和技术集训中心。开展考证与晋级相结合的各项活动,不断提高“松阳茶师”队伍整体水平和国内外知名度。
六是不断提高组织化水平,引领产业健康发展。积极发挥协会及研究会、合作社等组织的作用,强化“县茶叶协会”职能,围绕茶产业全产业链,建立“中国茶商协会” “茶叶种植业协会”、“茶叶加工企业协会”和区域性分会,不断完善各行业及各区域协会网络,制定完善行业管理办法,强化网格化管理及全产业链各行业的指导等。及时发布产业最新信息,交流产业发展和经营管理经验,提高产业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