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深化“五水共治”工作之年,为切实保护雅溪源流域水环境质量,促进沿溪两岸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县“五水共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制定河道“一河一策”治理方案和年度计划通知》及省市县“五水共治”工作考核要求,现结合雅溪源河道实际,制定雅溪源水环境治理2015年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
雅溪源河道发源于三都乡老坞洞背,流经三都里庄、尹源、毛源、松庄,象溪境内流经东田、吴村、雅溪口,最后注入松阴溪。河道全长14.5公里,其中,三都乡境内10公里,涉及4村2350人口,象溪镇境内4.5公里,涉及3村1543人口。因为流经的村庄较多,沿河树木杂草较为茂密,少数村民往河道倒垃圾情况还时有发生,河道边枯树木杂草没及时清理等问题出现。
二、工作目标
继续深化清三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强化洁净乡村等措施,进一步保护和治理雅溪源河道流域水环境,确保建成“水清、流畅、岸绿、景美”靓丽的生态长廊。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深化河长责任,完善常态机制。
要进一步落实各级河长的“指导、协调和监督”责任,进一步完善“大河长”带“小河长”工作机制。一是完善河长巡查制度。各级河长要开展定期巡河,深化河长对包干河道的现场履职行动,按有关规定,县(区)级河长不少于半月1次,乡(镇、街道)级河长不少于每旬1次,村级河长不少于每周1次。二是完善常态化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河长制”管理网络,畅通治理信息沟通交流渠道,各村、社区要落实河道的日常保洁维护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跟进解决。要推行县乡(镇、街道)村三级河长工作例会制度、巡查会商和监督点评制度,完善“一河一档”内容,细化“一河一策”措施,做到年初有计划、每月有动态,每季有推进,年终有总结。
(二)多措并举,推进河道流域全面治理工作。
1、加强沿河垃圾清理和日常保洁工作
继续加强雅溪源河道垃圾清理和日常保洁工作,建立长效机制,各村包干河道都落实河道保洁巡防员和村庄卫生监督员,落实责任,确保河道全年清洁。
2、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
开展雅溪源河道沿岸龙湾、石鼓、潘弄3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预计投入资金120万元,2015年12月底前完成。
3、加快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切实加大新建管网配套,切实提高新村生活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提高专业化运营水平,有条件的污水处理设施配套人工湿地,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排放浓度。
4、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严格执行禁养区、限养区制度和生猪养殖场环境准入政策。切实加强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消纳以及处理设施的运行监管,防止直排。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快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建设。开展生态防治与测土配方施肥,降低水体污染,保障饮用水源安全。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和高效环保农药替代、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精准施肥施药等技术,实现化肥、农药逐年减量。督查农业禁药使用情况,广泛宣传停止使用。进一步普及推广稻鱼共生轮作、鱼塘种稻(菜、瓜)、洁水渔业等健康养殖模式。
5、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
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战,启动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农村截污管网和污水终端处理设施建设,有条件的村庄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因地制宜采取村域污水处理设施或联户式、分户式处理生活污水模式。加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和农户化粪池改造,提高粪水纳管率。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农村生产生活建筑垃圾有效处理方法,做到农村生产生活建筑垃圾日产日清。
6、切实加强饮用水源安全保障
加强水质监测预警,采取切实措施提高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全面达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加强雅溪源河道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陈建斌担任雅溪源县级河长,何昌标、蓝水林分别担任雅溪源三都乡、象溪镇乡(镇)级河长,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全力推动河道保洁、排污口封堵、堤防加固、岸坡整治、等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
(二)广泛动员,全民治水。大力弘扬人水和谐共处,培育“亲水、爱水、护水”的观念,广泛开展声势浩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动员沿溪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合力治水的工作氛围。
(三)严格考核,强化督查。根据县治水办统一安排,建立河道综合治理进展情况通报制度,经常性地开展督查、评议,通报督查结果,提出整改要求,确保本实施方案拟定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附件:雅溪源河道保洁治理项目表
松阳县科学技术局
2015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