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培育玉石、根雕产业之思考
去年8月,县委出台了《关于培育田园城市打造最美县城的决定》,其中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目标: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成功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从当前实际看,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还不到4%,如何挖掘、培育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是我们要致力的工作。本文立足现有基础进行分析,提出加大力度培育玉石、根雕产业的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我县玉石、根雕产业的优势
1.资源丰富
松阳赏石资源较为丰富,品质优良。其中:松阴溪出产的黄蜡石色艳、质纯、块大,可雕刻成手把件、挂件、玉山子等作品,其“黄金其外、美玉其中”的天生丽质令人爱不释手,极具开发价值;硅化木色彩丰富,玉化程度高;七彩玛瑙是2009年初开发的又一新石种,因其质地细密、颜色丰富、图案艳美而红火;此外,松阳叶蜡石也引起青田、福建寿山石商的高度关注和追捧。
松阳根雕原材料丰富,主要有红豆杉、黄檀、香樟、香柏、楠木、香榧、黄杨等名木品种,各山区乡镇还盛产各类形态丰富、奇异的根材。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因松阴溪水利建设,还出水了数量较多的古沉木,历经成千上万年的深埋、高压、缺氧、醇化,更显古朴厚重、形态各异、质地如铁。
2.历史积淀深厚
据记载:明朝印章名石“鱼瑙冻”就产于松阳;日本人在我县大东坝开采高岭土(叶蜡石)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晚清;宋代尚书左丞相叶梦得是有记载的松阳籍赏石第一名家,叶梦得自号“石林居士”,“石林山人”,时人及后人因此称其为“叶石林”。 从县博物馆馆藏文物看,松古盆地出土的石斧、石刀、石镯、石箭头等新石器时代的石器,足以证明松阳先民的石艺水准。近年来,松阴溪还出水了不少人工打磨雕琢的精美黄蜡石(玉石)佩饰,更佐证了松阳先民与石结下的不解之缘,对研究松阳悠久的石文化来说弥足珍贵。
松阳的木雕文化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这从有“木雕殿堂”之称的黄家大院上可见一斑。农耕时代稍有讲究的人家,基本都要配以雕花门窗、牛腿等雕刻,以及日用雕刻品、首饰小箱、挂屏、文房雕刻等,传统上以耕读渔樵、福禄寿喜、八仙、瑞兽、祥鸟、花草鱼虫等图案为主,雕工则以东阳师傅为主,但也少不了当地的古建、木雕师傅参与。
3.群众基础较好
松阳近期玩石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后期开始,当时主要以观赏松阴溪的水冲石为主,但参与人数不多,随着黄蜡石的热炒,以及后来发现的七彩玛瑙,松阳赏石队伍茁壮成长。 2006年初,松阳观赏石协会应运而生,会员达30多人。在协会的积极引导下,建立了松阳观赏石网站,举办了松阳县奇石展,2008年6月松阳奇石文化城对外开放。由此奇石市场逐步形成,目前在县城经营玉石的有20余家。
木雕(根雕)产业虽然在松阳由来以久,但基本处于自发的散户经营,主要为收藏者代加工为主。目前在县城及周边从事加工经营木雕、根艺的有16家,全县境内从事根雕的有30家以上,从业人员上百人,主要雕刻手法有东阳工、福建工、嵊州古沉木雕等,还有部分以自然造型打磨加工为主。另外,境内还有一批从事古建筑的维修、营造师傅,人数不详;专门爱好收藏木料的人也不在少数,主要以古沉木、红豆杉、香樟、香柏等为主。
据业内人士粗略测算,目前松阳玉石经营者、爱好者手头藏石量有数百吨;在玩木人手中,各类古沉木、红豆杉、香樟、香柏等名木收藏量有数千吨以上。
4.发展机遇良好
玉石、根雕作为我国传统的文化产业,发展势头非常强劲,如著名的东阳木雕城,在2012年营业额就达118亿元,并连续多年保持50%以上增长幅度;如我市青田县的石雕,2013年交易额达20多亿元,同比增长25%以上。盛世兴收藏,加之各级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我县收藏品市场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二、当前我县玉石、根雕行业存在的问题
1.经营规模散而小,难以形成区域竞争力
我县周边地区如金华、衢州、江西等地专业市场发展风生水起。金华的黄蜡石市场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发展壮大,购石、卖石、赏石、品石,带动了奇石底座加工、玉石雕刻、耗材供应、产品包装以及物流业、旅游业、餐饮业、宾馆服务业的一系列发展;衢州开化的根博园,占地360余亩,投资4.5亿元,由工艺美术大师徐谷青先生精心创作,目前已成为衢州开化的一张金名片;鹰潭黄蜡石产业异军突起,当地政府投资建造了一个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拥有数百个摊位的黄蜡石文化市场,来自福建、浙江、广东等地的玉石商家们已经进驻市场,同时由香港铜锣湾集团投资的“中国奇石城”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我市云和的根艺石艺园,则已经把广告打到了松阳的高速公路上了,据我县某业内人士介绍,前5年可免租入往;遂昌的长廉文化村,也聚集了十余户根雕经营户。
我县玉石、根雕产业还处于初始阶段,本来已形成一定集聚效应的老茶叶市场,由于拆迁改造,里面的经营户大多作鸟兽散,目前为止,全县尚无一家玉石、根雕经营户达到规上企业标准。观赏石协会凝聚力不强,且经费、场地不足,发展有弱化的趋势,据估计,2013年全县观赏石产业销售额仅3000万元左右,交易额远低于衢州城隍庙交易市场、更不如金华、江西鹰谭市场。根雕协会还未成立,根雕经营户因需要一定的备料、加工场地,且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噪音、灰尘等,在县城内难以找到合适的场地,现在大多散布于县城周边,甚至有部分经营户已退出松阳,据业内人士估计,2013年全县根雕产业营业额也仅为1500万元左右。
2.产业链不完整,难以形成聚合力
玉石、根雕产业,涉及到玉石、根雕的加工、选配底座、产品展示、市场销售、包装、物流等行业,甚至与当地的旅游、住宿餐饮业等都有一定的关联。当前,我县玉石根雕的加工、经营处于中低级水平,高水平雕刻人员基本以外地人为主,或者由经营户外送到青田、丽水、东阳甚至外省进行雕刻然后回来展销,本地人的加工水平远无法与外地相比;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链更未形成,区域内缺乏专业化的生产基地和专门从事产品设计、市场营销、技术创新、鉴定拍卖等专业机构;现有经营户对行业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不强。总体看,产业发展的聚合力很弱。
3. 人才、资金、场地等要素制约严重
第一,面临人才短缺的制约,既缺乏高素质的创新型工艺美术人才、销售和管理人才,又缺乏有效的平台和机构为工艺美术从业人员提供系统和正规的培训,可以说现在和后续都乏人;第二,面临发展资金的制约,因前期原料投入较大(投入几十万甚至几百万购入原材料的经营户、收藏者大有人在),而这些原料并不能作为银行贷款的抵押物,致使大多经营户身负沉重的资金包袱;第三,面临经营场地的制约,玉石虽有两处有一定规模的集中点,但大大分散了合力,根雕则无集聚点可寻,本地人尚不容易找到,更何谈外地客商了。
三、几点建议
青田石雕产业、东阳木雕产业等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当一个产业的人才和市场影响力达到足够强大时,其对资源的支配力可影响到全球,受资源的限制会减弱。如东阳本地并不出产红木,但现在东阳的红木家具已经是全国几大主要产地之一;青田石雕所用石料,也不仅仅局限于青田当地所出,更有全球范围内的美石飘洋过海供其支配;我县茶叶市场的发展也充分证明了这点。为此,建议我县玉石、根雕产业的发展应把着力点放在市场的培育上,通过人气集聚来达到产业集聚。
1.加快专业市场建设进度
目前,我县专业市场建设已进入有关程序,但在建设和培育过程中要注意几点:一是要充分考虑到相关行业的特点,如很多玉石、根雕产品所需空间高大,有些大型雕件甚至以吨计量,动辄需要大型机械搬运,甚至需要动用吊车参与,所以规划时要留足空间;二是要有市场准入门槛,让真正的行业内人进入,避免炒摊位炒房产;三是要有加工、储存场地,可考虑在工业园区内划出地块,出让给有一定实力的经营户用于加工、展示。如东阳市既有木雕城用以作品展示、销售,更有分布各地的大师工作室,用以作品的加工、储藏和展示;四是要注重产业间的配套、延伸,完善各种功能区的布局。
据业内人士保守估计,如果市场培育顺利,5年内松阳县的玉石、根雕产业规模可达3亿元以上,可带动上千人从事相关行业。
2.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产业的长期发展,离不开大量高水准的专业人才。建议建立工艺美术人才信息库,重点培养一批工艺美术大师、专业技术人才和市场开拓经营人才。一是通过培训、交流来提高现有从业技艺人员的水平;二是通过在职校开设工艺美术专业,来培养后续专业人才;三是通过人才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前来居住和创业,并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参与国家、省、市三级工艺美术大师(名人)的参评。
3.加大对经营户的金融、财税扶持
针对当前经营户的资金问题,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服务体制、金融产品、服务和贷款抵质押方式,增加对工艺美术行业的授信支持,扩大贷款规模。同时可考虑适当的财政扶持,或对入住市场的经营户给予优惠政策。对产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经营户、专业人才,以及对外拓展市场有功人员,可考虑专项奖励。
4.打造区域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
一是有关部门要形成合力,实实在在地围绕市场培育发展而开展有效的工作;二是重点培育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带动整体行业的发展、提升;三是加强行业自律,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扰乱市场秩序等不良行为,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四是组织参加各类大型工艺美术品专业会展、博览会、展销会和网上交易会,拓宽产品市场;五是引导他们创新营销模式,在传统的批发销售、定点专卖、展示推介的基础上,构建营销联盟、开办连锁店、电子商务等新型销售模式,打造区域品牌影响力,提高市场覆盖率。
王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