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人员稳中有增 工资水平稳步提高——2013年松阳县城镇非私营单位劳动工资情况简析
索引号:331124000000/2014-04594     发布机构:政府信息公开中心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6-27 09:02:31

文号:

点击数: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就业人员稳中有增 工资水平稳步提高

——2013年松阳县城镇非私营单位劳动工资情况简析

 

2013年,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全县经济保持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城镇非私营单位(下同)就业人员稳中有增,工资水平稳步提高,但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行业间工资水平差距仍然较大。

一、劳动工资基本概况

(一)就业人员稳中有增 人才资源逐步扩大

1.从业人员平稳增长,女性职工占比上升。2013年末,全县城镇单位数266个,比上年末增加11家,上升4.3%。年末从业人员数1.02万人,剔除不可比因素(下同),比上年末增长6.9%。其中女性从业人员0.42万人,占比41.3%,比上年增加0.8个百分点。

2.事业人员占比居首,机关人员增速略快。年末从业人员按机构类型分组,企业0.24万人,事业0.47万人,机关0.30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5.8%、2.9%和9.7%。事业人员占比近五成。事业单位人员比重达45.8%,占比居首位;其次是机关单位人员占比29.4%;第三位是企业人员占比23.4%(详见图1)。

 

图1:全县城镇企业、事业、机关、民间组织及其他从业人员占比

3.从业人员产业结构改善,现代服务业人员占比提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松阳采取多种途径促进和保障劳动者就业,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的稳定增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经济结构中二、三产业吸纳就业人员比重增加。2013年末,全县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0232人,其中第一产业42人,第二产业1267人,第三产业8923人,分别占比0.4%、12.4%、87.2%。二、三产业总计吸纳全县城镇单位从业人员99.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详见图2)。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0.52万人,比上年增长6.6%,占三产比重51.1%,提高6.0个百分点。

 

图2:2012-2013年松阳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产业结构

4.人才资源逐步扩大,高学历人员比重提升。2013年末,全县人才资源0.90万人,比上年末增长9.9%。其中,专业技术人员0.54万人,增长7.4%;专业技术工人0.09万人,增长18.7%。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比重达四分之三余。年末大专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0.79万人,比上年增长6.7%,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为77.1%,上升9.0个百分点。其中大学及以上学历0.48万人,占比47.1%,提升5.3个百分点。

(二)工资水平稳步提高 企业平均工资快速增长

2013年全县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含劳务派遣人员,下同)64318元,比上年增加11535元,增长21.9%。

1.国有单位平均工资最高,其他单位平均工资增长最快。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最高。2013年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64591元,比上年增长10.2%,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73元。其他单位(包括股份合作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平均工资增速最快。2013年其他单位平均工资63684元,与上年相比,增加31612元,增长98.6%,高于全部单位增幅76.7个百分点。集体单位平均工资保持较快增长。2013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0534元,比上年增加15542元,增长44.4%,高于全县增幅22.5个百分点。

2.企业平均工资快速增长,机关单位增速缓慢。随着企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提高工资水平及福利措施成为企业吸引人才的阶梯,加上劳动用工制度不断完善和企业最低工资标准逐渐提高,使企业工资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按机构类型分,2013年企业、事业和机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分别为72783元、60962元和6393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7.7%、11.3%和5.3%,企业平均工资增幅高于全县45.8个百分点,机关低于全县增幅16.6个百分点。

3. 工资水平金融业稳居行业榜首,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居末位。随着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具有一定优势的行业工资水平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垄断行业仍居高位,而传统行业和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平均工资依然较低。从行业门类看,全年金融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98603元,稳居行业之首;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工资水平93318元,高居第二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72550元,位居第三。而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平均工资仅为31643元,居全行业末位;居末二位的是制造业平均工资43500元,建筑业工资水平43913元,位倒数第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技术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偏低与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不相适应。一方面大学生遭遇“史上最难就业季”,多人竞争一个岗位的现象普遍存在;另一方面,企业用工特别是用工规模较大的建筑业、制造业等行业技术工人短缺,不同程度的存在招工难现象,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另外用工成本增加吸纳就业能力。从发展眼光看,由于工资增长的刚性特点,向下调整的可能性甚微,因此,企业人工成本不断上升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从长远看,同时也会造成劳动力吸纳能力的下降。

2.多数行业工资水平偏低,行业间工资水平差距仍然较大。全年17个行业门类中仅有金融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这4个行业门类高于全县工资水平,其他13个行业门类均低于全县水平。全年平均工资最高的金融业98603元,是全县水平的1.53倍,最低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31643元,不到全县水平的一半,仅为0.49。工资水平最高的金融业是最低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3.2倍(详见图3)。

图3:2013年松阳城镇单位分行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3. 专业技术人才层次低,高技能人才稀缺。2013年末,全县专业技术人才为5400人,占从业人数的52.8%。专业人才群体中初级人才为3112人,中级人才为1846人,高级人才442人,三个层次人才的比例为58:34:8,初级人才占比近六成。高技能人才稀缺。2013年末,全县技能人才851人,占总从业人数的8.3%。其中,高技能人才数29人,仅占技能人才队伍的3.4%,人才结构有待优化。

三、对策和建议

1.促进就业。大力发展经济,增加、扩大就业岗位,大力引进科技型产业的同时扶持本地传统产业,创造更多财富和就业机会。在稳定发展就业吸纳能力强的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还要注重发展信息服务业、房地产业等新兴服务业,培育城镇就业增长点。同时围绕“田园松阳”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休闲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途径。

2.努力提高劳动力素质。因此,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劳动者技能培训教育,不断加大对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投入力度,特别要加强高技能人才教育为目的职业教育,整合各方教育资源,大力兴办灵活多样、不同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和人员培训,为经济发展培养大批合格劳动者。

3. 高度重视行业间工资水平差距。政府应加强调节收入分配上的有效功能,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适度调节分配过程中的不合理因素,建立起科学的工资增长机制,提高低收入行业工资水平,缩小行业收入差距。对低收入行业要确保最低工资和生活费发放标准,完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最大限度地缩小贫富悬殊,缓解行业收入差距造成的矛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吴叶青  蔡绚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