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松阳县农村居民收支状况简析
索引号:331124000000/2014-04584     发布机构:信息公开中心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2-19 16:03:00

文号:

点击数: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2013年松阳县农村居民收支状况简析

 

2013年,松阳县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茶园建设,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推进各项民生建设工程,全县农村居民收入、支出稳步提高。据城乡一体化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松阳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325元,比上年增长(名义增长,下同)13.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6451元,增长17.9%。

一、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主要特点

1、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是农村居民纯收入的主要增长点。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708元,增长25.1%,占全年人均纯收入的39.8%,增幅和占比分别比上年提高了8.9和3.7个百分点。其中,本地劳动收入3356元,增长27.7%;外出从业收入352元,增长54.6%。工资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松阳县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户进入到工厂从事工业生产活动。二是随着松阳茶叶产业化进程的推进,采茶人员的工资也在不断提高。

2、家庭经营纯收入平稳增长,是农村居民纯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5014元,增长7.2%,占全年人均纯收入的53.8%,增幅和占比分别比上年下降了5.1和3.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收入为4355元,增长6.0%。松阳作为农业大县,农业收入仍然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全年人均纯收入的46.7%。2013年,虽然遭受禽流感、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但政府及时采取各种抗灾措施,对受灾农户给予了一定补助,影响相对缩小。

 3、财产性纯收入快速增长。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性纯收入142元,增长11.1%,增幅较2012年提高8.1个百分点。随着国家政策对“三农”的倾斜,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手中的闲散资金也就越来越多,更多的农户开始把钱存入银行或放贷,赚取利息。

二、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主要特点

1、食品消费支出增幅回落,恩格尔系数下降。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为2230元,增长6.2%,增幅回落16.1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34.6%,下降了3.8个百分点,表明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2、居住消费支出增长较快。农村居民居住消费支出为1754元,增长54.8%,居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幅的首位。表明近几年农村居民新建的房子较多,越来越重视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的改善。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和素质偏低。据城乡一体化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我县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较低,初中及以下学历占80.7%,不利于拓宽就业渠道,也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和提高。

2、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农业生产效益有所下降。随着物价的上涨,农业生产经营费用一路攀升,推动农业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农资价格的提高,抵消了国家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

3、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强。一是农副产品特别是茶叶、香菇等粗放销售,缺乏深加工产品,受市场影响很大,效益也相对较低;二是缺少应有的保障,受天气状况的影响较大,由于去年7月份高温干旱天气,茶叶收成受到严重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居民收入。三是农业种养殖缺乏科技含量,品牌效应不强,不利于农民增产增收。

四、提高农村居民纯收入的一些建议

1、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我县农产品市场占有率,鼓励农户规模化经营,积极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实现农业收入增长方式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推动的转变,提高农业产出综合效益。

2、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我县是农业大县,农民增收致富主要茶叶、香菇等农产品的种植和销售。为此,加快农产品市场建设步伐,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使农产品能够及时有效的得以出售,是帮助农民实现增收致富工作的又一个重点。

3、加强就业引导,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充分就业。从抽样调查住户的数据分析,一些已经毕业的大学生或者年轻人没有就业,也没有从事任何工作。因此,要鼓励这些人就业来提高人均工资性收入,从而提高城乡人均收入。

4、加快城镇化建设,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强县域内二、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使农民在农闲的时候能够打零工来获得收入。同时,大力支持农民自主创业,进一步优化创业和投资环境,完善落实各类扶持政策,稳步提高农民收入。

                                                   

 

                                                刘克鹏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