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市工作部署,为进一步提升乡镇(街道)、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经研究,就便民服务中心下一步工作任务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乡镇(街道)和县直相关单位要进一步发挥便民服务中心作用,把乡、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作风、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更好地把便民服务中心打造为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成为展示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形象的主要窗口,成为了解民意、体察民情的重要渠道。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由数量全覆盖向质量明显提升转变,实现代办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全面提升“标准化、网络化、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公共服务需求。
二、工作任务
(一)完善服务网络。深入推进村级便民服务和“三务”(党务、村务、财务)公开信息平台建设。从我县实际出发,在已经搭建的信息平台框架上,进一步加强和电信、华数的沟通合作,真正使便民服务信息通过数字电视、电脑、手机载体,实现“不出村”向“不出户”及“随时随地”服务拓展。
(二)规范服务行为。完善便民服务内容、流程、方法等,全面公开服务项目、办事流程、办理时限及投诉渠道,尤其要重点完善值班坐班制度,确保村级便民服务规范、优质。努力使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成功能齐全、运转有效、保障有力、群众满意的为农服务体系。
(三)拓展服务内容。扩大便民服务项目,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按照“能进则进”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把与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纳入服务范围。逐步拓展农副产品收购、信息、培训、宣传教育等经营性、公益性和中介性服务。将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共性与个性化服务相结合,针对不同的村开设特色化服务,推进政务、商务、社会化服务“三位一体”发展,促进服务功能由政务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
(四)提升代办员队伍素质。建立健全工作培训和业务指导机制,加强县级业务主管部门、乡镇(街道)对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开展经常性的工作培训和业务指导,充分发挥代办员信息化管理的作用,强化代办员队伍管理。同时要加强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业务上的交流和学习,全面提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五)完善与“96345”平台相结合的互动机制。深化城乡统筹建设,拓展96345服务领域,充分发挥96345便民服务热线与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资源共享优势,丰富村级便民服务内容,实现“城乡互动、资源共享、平台公用”,将社会化服务功能向农村基层延伸。
三、工作要求
(一)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县行政服务中心是乡镇(街道)、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机关,县民政局是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主管机关,各乡镇(街道)是乡、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属地管理机关。以上各机关要具体负责开展好乡镇(街道)、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场所建设及维护、工作人员管理、绩效考核、服务事项拓展、网络平台建设、相关制度完善等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其他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原来的职责分工,各尽所能,各司其职,从便民、利民、惠民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全完善相关制度,规范优化办事程序,整合利用政策资源,共同推进我县便民服务体系建设。
(二)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各乡镇(街道)和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便民服务中心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尤其是要完善日常监督制度、绩效考核办法、奖惩激励机制等相关配套管理制度。县纪委(监察局)、乡镇(街道)纪(工)委要加强对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办事作风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履职不力、服务意识不强的,及时督促相关单位对有关责任人员严格责任追究,推进乡镇(街道)、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健康有序发展。
(三)进一步营造舆论氛围。各乡镇(街道)要通过设置统一标识、发放便民服务卡以及进村入户走访等方式,集中宣传乡、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的职责、代办事项和运行方式。同时,运用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便民服务中心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群众知晓度。
松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9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