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县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今年上半年,我县工业经济克服宏观经济复杂严峻等困难,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集聚区拉动作用凸显、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企业效益稳步提高,但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依然复杂,内需不旺、价格下跌、生产要素制约等,下半年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
一、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上半年,我县工业总产值79.51亿元,同比增长19.6%,高出全市平均增幅3.4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市各县(市、区)第五。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8.13亿元,同比增长18.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06亿元,同比增长23.6%,增速位居全市各县(市、区)第一,高出全市平均
增幅10.7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1.58亿度,同比增长12.3%。
丽水市各县(市、区)工业总产值及增加值情况表
| 工业总产值 (亿元) | 增幅(%) | 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亿元) | 增幅(%) |
全市 | 941.55 | 16.2 | 153.48 | 12.9 |
莲都区 | 200.77 | 10.0 | 41.27 | 6.0 |
其中:丽水经济开发区 | 119.19 | 11.0 | 19.75 | 6.9 |
青田县 | 177.30 | 18.1 | 30.14 | 16.4 |
缙云县 | 200.20 | 14.3 | 36.79 | 12.3 |
遂昌县 | 93.68 | 20.4 | 12.28 | 22.1 |
松阳县 | 79.51 | 19.6 | 11.06 | 23.6 |
云和县 | 45.45 | 20.2 | 4.54 | 12.3 |
庆元县 | 36.62 | 21.9 | 6.06 | 14.7 |
景宁县 | 17.71 | 12.4 | 1.97 | -3.0 |
龙泉市 | 90.31 | 21.7 | 11.57 | 15.5 |
2、产销衔接较好,出口形势严峻。上半年我县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65.28亿元,同比增长18.6%,高出全市平均增幅4.5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5.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受外需不景气影响,工业出口形势依然严峻,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6.11亿元,同比下降0.8%。主要原因是不锈钢外贸订单减少,其出口额占到全县的1/2,上半年出口交货值3.20亿元,同比下降9.8%。
3、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分行业看,上半年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主要是合成革)工业总产值13.12亿元,同比增长52.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一,成为全县第二大行业;纺织业上半年工业总产值5.46亿元,同比增长2.2倍,这两大行业有力地拉动了规上工业14.5%的增长。工业总量位居第一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生产基本与去年同基本持平,工业总产值22.48亿元,同比增长0.3%。分结构看,轻工业快于重工业,上半年轻工业总产值16.24亿元,占规上总产值的比重为23.8%,同比增长40.0%;重工业总产值51.89亿元,占规上总产值的比重为76.2%,同比增长13.4%。轻工业产值增速快于重工业26.6个百分点。
4、产业集聚区拉动作用明显。王村区块企业产能的进一步释放,直接拉动集聚区工业生产较快增长。上半年生态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47亿元,同比增长24.9%,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三,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7.6个百分点。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13家,比去年同期净增2家。
5、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上半年,我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0.76亿元,同比增长17.5%,比一季度提高了14.9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市第四,快于全市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总量低于龙泉市(1.01亿元),居全市第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1.02亿元,同比增长20.5%,比一季度提高了15.1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市第四,总量低于龙泉市(4.08亿元)和云和县(1.80亿元),居全市第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67亿元,同比增长10.9%,比一季度提高了6.1个百分点,总量略高于龙泉市(1.65亿元),居全市第五。
6、企业效益稳步提高。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3.45亿元,同比增长18.9%。主营业务利润率为5.4%,比去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纺织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和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利润增长较快,对规模以上企业的利润贡献率较高。上半年,纺织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利润总额分别为2111万元、7647万元和432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8倍、28.7%和29.0%,对规模以上企业利润的贡献率分别为32.9%、31.1%和29.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由于不锈钢价格持续下跌,企业利润空间被挤压,上半年,该行业利润总额3645万元,同比下降6.0%。
二、工业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生产要素的制约。一是人工成本普遍提高。当前加工型企业普遍存在“招工难”问题,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开工和产能。特别是对一线技术工人需求较大,企业不得不提高工资标准来留住和吸引工人。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人均职工薪酬由去年同期的3078元/月/人提高到3265元/月/人,同比增长6.1%。二是资金成本不断上升。“融资难”以及“贷款联保”困局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进一步困扰企业,部分企业资金紧张,生产经营面临困难。随着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企业利润空间将不断受到挤压,企业增效难度将不断加大。
2、保持持续增长的动力不足。一是主导行业增长乏力。从我县当前形势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受价格下跌影响,增长乏力,上半年只增长0.3%。二是关停企业多。截至6月底,我县129家规模以上企业已停产15家。这15家停产企业共拉低产值增幅6.7个百分点。三是投产规模企业匮乏。2013年上半年我县没有新建成投产的规模企业。根据对各乡镇、街道和集聚区的新投产企业摸底调查,今年情况不容乐观,预计全年只有3家新投产企业,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有限。
3、区域发展不平衡。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除了象溪镇、新兴镇增长在20.0%以上,其他乡镇、街道增长乏力甚至负增长。特别是望松街道(-15.4%)、大东坝镇(-48.5%)、板桥乡(-7.4%)和裕溪乡(-71.9%)都呈现负增长。
三、对策建议
1、提信心强服务。根据二季度我县工业企业景气调查显示,全县56.5%的企业认为下季度本行业总体运行状况“一般”,12.2%的企业认为“不乐观”。虽然当前全球经济积极向好信号不明显,但复苏仍是主流。我们要鼓励企业家坚定信心,强化危机与机遇共存意识,强调事在人为,坚持实业发展。要优化企业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力度,指导鼓励企业用足各类政策。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与困难,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难、用工难等问题,对症下药,服务到位。引导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盈利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提升竞争力。
2、抓项目扩增量。当前工业新增量非常有限,发展潜力和后劲不足。抓好招商引资,盘活闲置厂房,推进“腾笼换鸟”。抓好工业项目投资,紧盯已落户项目的建设与进度,促进项目早竣工早产出,提高工业投资有效产出。争取将已完成“个转企”的企业和新建投产企业尽早达标进库,挖掘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3、促创新激活力。鼓励扶持创新驱动,扶持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导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向赤寿生态工业区块集聚,形成产业发展新优势。促进企业科技、管理、销售模式创新,优化生产结构,提高市场应对能力。
廖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