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松阳县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331124000000/2013-03447     发布机构:松阳县     来源:松阳县 发布时间:2013-06-06 11:03:24

文号:

点击数: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松阳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王 峻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2年政府主要工作

2012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县“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县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广泛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中央、省、市重要会议精神,全力实施“三县并举”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两区”建设,较好完成了县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在加快建设生活富裕、家园秀美、人文和谐的田园松阳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全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65.72亿元,增长11.4﹪;财政总收入5.30亿元,增长8.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30亿元,增长13.1﹪;固定资产投资33.55亿元,增长2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9亿元,增长17.2﹪;自营出口1.69亿美元,增长1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74元,增长12.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223元,增长13.3﹪。

(一)在夯实基础和优化结构中,产业发展潜能不断积聚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3.39亿元,增长20.7﹪,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35.80亿元,增长21.2﹪,全部工业增加值24.97亿元,增长16.1﹪;净增规模以上企业6家、亿元以上企业5家,总数分别达到118家和38家,首次培育1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完成工业投资15.15亿元;实际利用内外资分别达21亿元、100万美元,浙商回归到位资金6亿元;新开发工业用地1511亩,出让862.69亩。成立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松阳分区管理委员会,赤寿生态工业区块成为省山海协作产业园,生态产业集聚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区块、绿色茶产业加工区块的征迁工作顺利推进。制定出台工业发展、招商引资、总部经济、物流发展等扶持政策,破解“服务企业”类难题19个,累计为企业减负1.28亿元,提供应急转贷资金5.34亿元。全县不锈钢企业酸洗场地改造基本完成,园区集中供应天然气项目有序推进。

农业质效显著提升。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7.02亿元,增长7.0﹪。粮食生产保持基本稳定。茶叶总产量1.07万吨,增长12.4﹪,总产值5.81亿元,增长14.7﹪;浙南茶叶市场在全国率先实行IC卡实名制交易,交易量6.78万吨,增长21.2﹪,交易额34.39亿元,增长32.3﹪;“松阳银猴”成为省著名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至13.09亿元;茶叶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扩大至7.10万亩,我县成为全国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县。新发展香榧1.06万亩、油茶0.85万亩,改造油茶低产林1.51万亩,香榧、油茶种植面积分别达4.97万亩和7.80万亩。食用菌、干水果、高山蔬菜、特色养殖、笋竹林等产业稳步提升。完成6000亩粮食功能区项目建设,成功创建2个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1个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新增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累计达34家;新增省市级示范性合作社8家,累计达47家,10家合作社入选全国首批示范社名录;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品牌8个;浙江绿谷牧业成为全市首家省级智能化养殖扶持企业。

第三产业协调并进。编制发布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规划,出台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和养生(养老)基地建设的意见,组建旅游发展公司。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99.13万人次,增长40.5﹪,实现旅游收入4.12亿元,增长48.5﹪。箬寮景区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松阳田园风情旅游度假区”通过省资源核查。全年完成旅游项目投资1.05亿元,增长2.5倍,箬寮通景公路、天元名都大酒店等旅游配套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北山物流基地、浙西南绿色农产品物流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浙南茶叶市场成为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全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0.59亿元,贷款余额62.21亿元,存贷比77.2﹪;共发放林权抵押贷款2.13亿元、茶园抵押贷款3855万元;引进浙商证券、稠州商业银行等金融分支机构,设立渤海商品交易所松阳服务点,获批一家村镇银行。

(二)在强化保障和健全机制中,民生社会事业稳步推进

民生保障大力加强。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指导工作,完善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386个,帮助农民转移就业1607人,失业率控制在3.38﹪以内。有序推进“大社保”体系建设,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380元,参保率达95.4﹪,城乡居民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22万人;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分别达95.6﹪和100﹪,县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等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有序推进;低保对象、残疾人、困境儿童、流浪乞讨人员等困难群众救助以及公益慈善捐赠、灾害应急管理、拥军优属等工作深入开展,共发放各类救助帮扶资金3559万元,成功举办首届残疾人运动会。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行动,深化结对帮扶工作,积极拓展来料加工、农村电子商务等农民增收渠道,全县71.3﹪的低收入农户(除低保外)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

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茶商大会·松阳银猴茶叶节和恢复县制30周年庆祝活动,广泛开展“农民文化节”、“送戏下乡”等群众文化活动,我县成为省气排球之乡;完成县文化中心主体工程及数字影院建设,实现农家书屋村级全覆盖;以乡村七九八文化创意园、寨头摄影休闲园等为龙头的文化产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出台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若干意见,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开展定向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工作;完成城北职工子弟学校主体工程,新增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10所,新建改建中心幼儿园4个。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深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完成县人民医院迁建主体工程,紧密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率达90.2﹪,创建市级卫生乡镇8个。推进乡村计划生育“标创工程”,成功创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科技、气象、史志、档案、移民、老龄、民族、宗教、侨台、外事、红十字、国防动员、老区建设、关心下一代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新的进步。

社会管理不断深化。深入开展“民情地图”促服务工作,完善地理信息系统,健全群众诉求的及时响应和化解机制,加强社区管理服务能力建设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社会管理的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全面开展“五个第一”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文明新风培育;深入推进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和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专项行动,全力做好十八大等重点时期的社会稳定工作,社会环境保持平稳有序、健康向上的良好面貌。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连续保持15年命案全破。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实现零增长,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和交通事故。认真开展食品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动,食品药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均保持良好态势。

(三)在完善功能和提升品位中,城乡环境面貌不断改观

城乡布局更加优化。加快行政区划调整和农民异地搬迁,顺利完成县城“撤城关镇建街道”及新兴乡、新处乡、谢村乡“撤小乡并大镇”工作,扎实推进新溪、西坌、筏铺等县级安置小区和乡镇、中心村安置点建设,全年共实现农民异地搬迁613户2046人。完成县域总体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修编,开展南城区块规划研究和松古平原供水一体化等城乡专项规划编制。加强交通、水利、电力、通讯、排污等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建设。50省道改建一期、江南公路三期等工程顺利推进,建成农村联网公路14.8公里;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全面完成,江南灌区节水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快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和松阴溪干堤加固分别实施6.6公里和3.7公里;完成松古平原污水处理一体化管道工程一期,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和广播电视“一省一网”整合工作有序推进。

城市形象有效提升。成功创建省园林城市,“四城联创”工作进一步深化。顺利实施长松路东段延伸道路、屏安东路东段道路、污水处理厂二期、垃圾填埋场一期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稳步推进创宇桃花源小区、城南农民新村、城北保障房等房产建设项目,开展明清古街整治、独山公园、云岩山公园等城市品质提升项目建设,启动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创建。全年新增城市公共绿地1.3万平方米、城市道路1.5公里、污水管网22公里,硬化维修道路1.5万平方米,改造安装供水管网22公里。加强城市规范化管理,“数字城管”和环卫市场化管理范围进一步扩大,建成2个省级文明示范市场。积极稳妥推进“两违”处置工作,出台集体土地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处置试行办法,有序开展相关试点工作,全年共处置违法建设2.69万平方米,拆除1.34万平方米。古市镇深入实施“副城战略”,积极开展旧城改造和筏铺小区建设,加强垃圾处理、道路硬化、供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城市秩序管理,城市面貌有了新提升。

农村环境明显改善。加快重点村庄改造和提升,139个旧村改造村拆除破旧房2406户,建成1个省级中心村和12个市级中心村,新增2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1个省级森林村庄和11个市级绿化示范村,15个村入选省级历史文化村落,大东坝镇七村成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保洁行动,全面改善“三沿”等重点区域的环境面貌,全年完成4个整乡整镇整治、55个待整治村和15个环境提升村的建设,累计改造沿线房屋立面6.45万平方米,新建“三沿”生态景观林2180亩,完成18个村的农村河道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生态维护和修复工作,松阴溪流域河道79个采砂点全部关停,实现全面禁采,启动全省首个区域环境安全预警体系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畜禽养殖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废弃矿山的环境治理。大东坝镇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镇,3个乡镇建成农村“微动力与生态湿地”污水处理项目,全县水质达标率和空气质量均有提升。

(四)在创新管理和优化服务中,政府自身建设日益完善

作风效能不断改进。深入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解决95个项目推进难题,全县12个重点新建项目和三大类38个特扶项目全部开工,2个重点预备项目开工,23个重点续建项目加快推进。全年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4849亩,实施垦造耕地5800亩,完成项目融资5.68亿元。深化民主开放理念和服务群众意识,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县长信箱、政务微博等政群交流平台的工作实效进一步增强。切实强化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加强基层调研和难题破解,深入开展“进村入企送服务”活动,帮助农村、企业解决问题5285件。我县及有关部门获得“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全国森林公安系统优秀单位”、“全国春运农民工平安返乡工作先进集体”等国家级荣誉。

依法行政有力推进。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01件、政协委员提案165件。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取消行政许可项目104项,推行工业企业“一口子”收费办法,全县行政审批事项比法定办理时间提速90.1﹪。健全法律专家咨询工作制度,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强化行政复议和行政执法监督职能,积极落实公民权益依法保障行动计划,深入做好法律援助、法律顾问、公证服务三大惠民利民法律服务,行政决策民主科学程度进一步提升。

廉政建设持续加强。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权力监督,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拒腐防线,全年共查办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58件。深化部门预算,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强化政府性投资项目招投标管理,加强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重点项目审计,推进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廉政防范机制进一步健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增收节支、厉行节约的各项规定,严格规范政府采购、外出考察、公车使用、公务接待等行为,政府采购资金节约率达11.6﹪,“三公”经费实现零增长。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松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松阳发展的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十分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产业层次仍然偏低,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整体能力仍然偏弱,政府应对复杂经济形势和有效破解资金、土地、节能减排、政策处理等要素制约的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民生事业发展与群众的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优质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城乡低收入群众持续增收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三是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交通、水利、能源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快推进,城乡公交、城市停车、城乡照明、城乡环境保护等部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需加以重视和解决;四是政府效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少数干部作风不实、执行不力以及奢侈浪费的问题仍需深入整改。同时,受国内国际宏观形势的影响,国民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自营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等部分经济指标增幅回落,未能达到预期目标。这些问题和不足与“加速崛起”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存在较大差距。对此,我们将正视批评意见,直面群众诉求,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更加科学的理念、更加开阔的思路、更加有力的措施,尽心、尽力、尽责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不辜负全县人民的重托。

2013年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充分认识任务的复杂性、艰巨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把握机遇,迎难而进,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县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市委“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总要求和县委“加速崛起”总体要求,深入实施“三县并举”发展战略,以“贯彻十八大精神、建设田园新松阳”为主线,以作风建设年活动为抓手,集中精力抓项目、改进作风抓落实,全面落实“田园松阳”建设任务,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开创“田园松阳”建设新局面。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议2013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7%;自营出口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节能减排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

根据上述目标,今年要着重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推进产业集聚,加快工业赶超步伐

以培育田园工业为目标,深入实施“3683”工业赶超计划,努力保持工业平稳较快增长,着力打造“浙江特色制造业基地”。全年确保工业总产值增长20﹪,力争突破200亿元。

力促平台建设上水平。全力加快赤寿生态工业区块一期、集聚区一期建设进度,实现部分企业入园开工,松阳-余姚山海协作产业园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继续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区块、绿色茶产业加工区块扩容提升,力争形成全省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农产品示范集聚区。抓好工业用地年度计划安排,确保全年有不少于800亩的工业用地挂牌出让;继续实施“腾笼换鸟”工程,全面开展低效闲置土地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清理回收已供未用土地;鼓励企业开展标准厂房建设,实行零土地技改或出租出让闲置厂房和土地,切实提高土地使用效益。优化规划设计,按照“生态工业新城”的定位,着力打造新型生态工业园区;加强已建园区周边环境改造,完善服务类功能设施,切实提升园区综合功能品质。

力争招商引资新突破。坚持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举全县之力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和浙商回归工程,进一步完善机制、落实责任、细化分工,营造全民招商的良好氛围。把握国内外先进制造业扩张和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以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为重点区域,以现有配套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要方向,主动对接央企、国企和大企业集团,强化与松阳在外商会的沟通衔接,积极引导浙商松商回归,力争在引进大企业、大项目上有大的突破。全力加强招商队伍建设,提高招商人员专业素质,积极通过驻点招商、产业招商、小分队招商等形式,提升招商质量和效果,确保全年完成招商引资合同金额40亿元、实际到位20亿元。

力求服务企业见实效。以服务企业专项行动为载体,积极营造合力扶工氛围。按照推进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若干意见的要求,及时兑现各项政策,努力为企业排解项目用地、项目融资等方面的难题。加强困难企业帮扶,积极稳妥推进企业危机应对工作,通过运行企业、政府、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四位一体的联动帮扶机制,切实维护金融生态环境,改善困难企业发展环境。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一口子”收费制度,建立统一标准收费制度,进一步压缩审批流程,加快审批进度,促进企业项目加速落地。加强企业技改扶持、安全生产监管,大力推广“煤改气”等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合成革企业废气在线监测系统,建成园区及周边地表水、地下水预警监测体系,科学谋划危险固废处置等项目,为企业转型升级和平稳经营提供有效保障。

(二)提升产业层次,增强农业综合效益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以生态化、标准化、精品化、产业化为方向,全面提升农业发展层次,努力打造生态高效的现代型田园农业。全年力争农业总产值增长8﹪。

加快培育主导产业。深入实施茶产业提升工程,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和绿色防控体系建设,加强生态有机茶叶基地培育;推进初制茶厂优化改造和清洁化加工,鼓励发展茶叶精深加工企业;完善浙南茶叶市场和重点茶青市场服务平台建设,拓展网络、专营店等销售渠道,举办好第六届中国茶商大会·松阳银猴茶叶节;力争年内把“松阳银猴”打造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完成“松阳香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工作,开展“端午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工作;深入挖掘茶文化内涵,加快建设茶园休闲观光基地。加大香榧、油茶产业培育力度,强化资金和科技扶持,提高抚育管理质量,加强示范户、示范基地和品牌建设,努力促进香榧产业扩量提质,确保发展新品油茶3000亩,油茶低改5000亩。稳步推进高山蔬菜、食用菌、干水果、高效笋竹林、特色养殖、中药材等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努力形成良性互补的农业块状经济。

深入建设现代园区。深入实施农业“258”工程,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综合区、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建设。推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管理,逐步创新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土地适度集中。强化科技支撑,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加强基础设施现代化改造,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业务技能。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注重农业与二、三产业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促进投资和发展模式多元化,提高园区综合效益。全年力争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6000亩,建成2-3个具有休闲养生、旅游观光、农耕体验功能和示范带动效应的现代农业综合体。

着力壮大经营主体。按照“扶优扶强”原则,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培育种养大户、加工大户和新型职业农民,增强农业经营主体实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构建龙头企业与农户的紧密利益共同体,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其他生产经营组织兴办加工、流通服务业,提升生产经营、市场开拓和组织带动能力。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原则,积极培育发展农机、植保、沼气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三)丰富产业内涵,推动服务业多元发展

紧扣“田园松阳”战略任务,深入挖掘和整合本地优势元素,着力培育富有松阳特色的现代服务产业,加快形成具有较强支撑力和发展潜能的现代服务业经济。

全力打造休闲旅游产业。加快旅游产业总体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规划编制,大力推进“长三角田园休闲旅游胜地”建设。巩固箬寮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成果,启动箬寮、安岱后、关山源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加大延庆寺、卯山、新兴茶园、双童积雪等景区招商和提升建设力度,力争旅游核心景区建设取得新突破。确保年内启动1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项目、3个休闲养生(养老)基地项目,力争成功申报省级旅游度假区。努力培育乡村民宿、农耕文化体验、山地运动等休闲旅游业态,启动松古平原和松阴溪绿道体系建设,积极举办特色民俗节庆活动,进一步营造田园乡村旅游发展氛围。全年力争启动3个乡村民宿特色村创建,确保建成2个乡村民宿特色村。加快箬寮通景公路、天元名都大酒店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特产品、松阳本土工艺品等旅游商品开发,提升旅行社、导游等从业机构和人员服务水平,着力完善旅游发展配套体系。

积极培育特色文化产业。整合本地特色文化资源,理顺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和机制,制定出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发展以古村落、乡村休闲为重点的文化养生产业,以工艺制作、民俗演艺为重点的文化创意产业和以美术培训、写生摄影为重点的文化艺术服务业,积极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化艺术服务基地等文化产业发展平台,推进浙江松阳田园文化创意园、寨头摄影休闲园、吴越农耕文化园、陶艺创意园等项目建设。全力扶持文化企业做大做强,组织开展各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申报工作,引导企业借助文化精品展、艺术博览会等对外交流平台开拓市场、打响品牌。

稳步提升综合服务产业。加快推进松阳茶产业集聚区、现代物流园、浙西南绿色农产品物流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健全农村物流网络,努力打造集聚特征和辐射效应明显的商贸物流产业。加快村镇银行筹建和拟上市企业上市步伐,增强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的服务功能,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完善林权抵押贷款、茶园抵押贷款和便民支付工作,开展食用菌等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切实保持金融服务业健康发展。稳步推进房地产业发展,继续加大建筑业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卫生保健、养老服务、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和技术检测、信息科技、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全面发展。

(四)强化项目攻坚,保持投资稳定增长

坚持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并重的投资方向,优化基础设施投资与产业投资、发展性投资与民生性投资兼顾的投资结构,着力构建适度超前、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的项目体系。 

加深前期谋划。加强对国家投资重点和投资政策研究,衔接省级产业集聚区规划、省级工业园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等上级规划,注重挖掘包装,做大做优重点项目储备库。立足好项目、大项目,研究完善重大项目前期目标责任制,完善项目服务联动机制,提高项目前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重点围绕衢宁衢丽铁路、黄南水库、50省道改建二期等20个重大前期项目,做好立项、规划选址、可研、环评、实施方案等准备工作,为有效投资持续增长奠定良好基础。

加大推进力度。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开展项目攻坚破难行动;加大项目征迁力度,遏制无理阻工行为,营造项目推进的良好氛围。庄门源水库、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等9个重点新建项目,要倒排时间表、细化责任分工,确保年内全部开工;50省道改建一期、县文化中心等23个重点续建项目,要加快进度、确保质量,力争完工一批、有力推进一批;县城环城西路延伸段道路、赛丽生物质发电工程等6个重点预备项目,要力争开工一批;第一轮特扶项目要加快建设步伐,提高项目绩效,确保全面完成三年建设任务,同时积极开展新一轮特扶项目谋划,扎实做好各项前期工作。

加强要素破解。做好中央和省级投资项目的申报,全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强投融资体制研究,深化银项对接,拓宽融资渠道;加强政府资金统筹管理,推进国有资产整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坚持“盘活存量、争取增量”原则,积极推进垦造耕地、标准农田提升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争取更多项目进入省级重点,努力增加建设用地指标。高度重视城市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标准农田规划、生态公益林规划的衔接,开展建设用地规划调整,确保项目顺利落地。切实增强项目服务意识,积极推动人才资源、财政经费、考核奖励等向重大项目倾斜。

(五)加强社会建设,增进民生幸福安康

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提升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改进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夯实平安建设基层基础,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切实增强民生社会保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强劳动者维权体系建设,推进城乡就业再就业工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深入开展“大社保”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社会保险扩面提质,规范实施低保和医疗救助,加强老年福利、儿童福利、公益慈善等社会福利工作,完善残疾人康复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创建省级“扶残助残爱心城市”。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完善结对帮扶机制,扶持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和低收入农户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来料加工、农村电子商务等途径增加收入,确保全年完成扶贫小额信贷3000万元,新启动10个特扶项目资金互助组织试点村建设,全县15﹪的经济薄弱村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稳步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县文化中心二期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农村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举办第六届农民文化节、桥竹柳新畲族歌会等群众文化活动,推进“三庙”、明清街、黄家大院修缮、建设和利用,加强“松阳高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推广。制定全县学前教育布局规划,加快幼儿园建设,推进学前教育发展;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巩固提升高考质量;启动第五中学及教育培训中心建设,完成城北职工子弟学校项目,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完善教师培训、人才招录、教育质量考核机制,支持丽水中专发展,努力创建省教育现代化达标县。深入实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完善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卫生院绩效管理机制,加强卫生队伍建设,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切实提升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县级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和120急救指挥中心建设,力争年底投入使用,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加快城市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和农村改水改厕工作。统筹协调推进人口计生工作,确保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

创新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健全“民情地图”促服务长效机制,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增强乡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办事实效,切实提升基层管理服务组织的能力和水平。深化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完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体系,推进积案化解,提高矛盾问题的源头化解能力。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应对,加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和“两新”组织管理,深化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维护稳定的社会环境。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启动省级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规范市场价格秩序,严防各类安全事件发生。

(六)提升功能品位,全力培育田园城市

按照松古平原一体化的城市发展理念和“南城战略”、“副城战略”的实施要求,完善规划体系,加强城市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生态田园城市。

完善城市规划。围绕推进新型城市化的要求,将田园城市理论融入以县域总体规划为核心的各层次规划。立足松古平原大统筹,谋划大古市区域发展,加快编制以主副城市为两核、以松阴溪为连接线的松古平原空间规划。立足城市功能和形象提升,加快南城城市设计和火车场站区块功能布局设计,开展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城市色彩等规划研究,进一步完善明清街保护整治方案。立足城市美化,认真编制城市绿道网、城市户外广告设计、城市公共艺术、松阴溪两岸亮化等专项规划。

优化城市功能。加快南城建设步伐,按照“三年拉框架、五年见雏形、十年显规模”的要求,大力推进环城西路延伸段、屏安东路“一纵一横”主体路网建设,开工建设电力调度综合楼及生产服务用房、公安业务技术用房等重点项目,力争南城初步具备承载功能。加快供水、排污、垃圾处理等基础保障型项目建设,实施松古平原污水处理一体化管道工程二期、供水工程二期、污水厂二期扩建、垃圾填埋场改造二期等项目,为城市化推进打好基础。加快江南三期、西叶公路等道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推进城东保障性住房、城东公寓、城北保障性住房、南城安置小区、新溪安置小区二期、铺门安置小区一期等民生保障类项目建设,切实增强城市人口集聚功能。深入把握副城古市镇作为省级中心镇和山区科学发展综合改革试点镇的政策机遇,围绕打造“大古市、小城市”目标,大力推进筏铺安置小区、产业功能区扩容提升,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培育成为县域发展副中心。

提升城市品质。按照“四城联创”标准要求,立足城市环境的全面“洁化、绿化、美化、亮化”,全力打造“最美县城”。加强城市周边山体绿化和城市主体道路、重点区域绿化形象改造,启动“城市公园绿地五年建设提升计划”,确保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加强城市水系的改造、提升和利用,开展南城引水入城规划编制,推进松阴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创建,实施城北排水渠项目建设,启动“城市内河三年整治计划”,开展白龙圳和内河流域污染治理,切实缓解城市内涝,改善内河环境。提升“数字城管”系统,扩大环卫保洁面积,开展城区规范停车专项治理,加快推进城区公交线路优化和站点建设,完善城市美化小品设置,努力创造更加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坚持“控新治旧、疏堵结合”,全面推进城乡“两违”处置,开展“三改一拆”工作,探索推行城中村住房困难群众公寓式安置,力争年内取得阶段性整治成果,并建立源头控制的长效管理机制。

(七)改善基础面貌,加快建设田园乡村

按照城乡融合发展要求,加强村镇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力打造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内涵深厚的美丽田园乡村。

加强重点村镇培育。注重提升中心镇、中心村的集聚承载功能,开展新兴镇城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完善玉岩镇、象溪镇、大东坝镇镇域发展规划;加快推进玉岩入城口、花菇市场、象溪民族安置小区、新兴安置小区以及第二批12个市级中心村建设,大力引导农民公寓安置和整村搬迁,努力促进各中心乡镇基础功能和外部形象进一步提升。确保年内建成2个省级中心村,完成农民异地搬迁2000人以上。实施历史文化村落挂牌保护,制定专项政策,编制专项规划,有序推进重点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推动民间资本投资发展古村落、古民居休闲经济。全年力争打造1个历史文化精品村,培育3个历史文化特色村,提升10个历史文化保护村。

改善农村综合环境。深入实施“五边四化”工程,围绕江南公路、50省道和小港流域沿线等重点区域,开展56个环境待整治村、15个“三沿”整治村的环境提升工作。继续强化农村环境综合保洁,稳步推进农村垃圾处理区域一体化,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改善村庄卫生环境。大力开展绿化造林、林相改造等工作,推进绿化示范村创建,努力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农村绿化格局。切实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开展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治理,推进“畜牧上山、养殖进山”。加强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巩固松阴溪流域河道禁砂工作成果,加快机制砂推广使用。实施新兴、象溪等乡镇污水处理提升改造工程,力争创建2个国家级生态乡镇。

提升农村发展基础。以城乡综合交通网、绿色能源网、民生水利网、现代信息网为重点,加快50省道、农村联网公路、松阴溪干堤和小流域堤防加固、江南灌区节水改造、农村电气化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大农村公路养护、水毁修复和路灯管护补助力度,完善农村客运班车和校车运营管理机制,扩大农村饮用水安全范围,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促进城乡基础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积极推进村镇发展模式转变,大力培育以生态文化资源为依托,以农贸加工、休闲旅游、文化养生为主题的新型发展业态,出台农家乐综合体创建扶持政策,确保启动3个农家乐综合体创建,建成1个农家乐综合体。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在“贯彻十八大精神,建设田园新松阳”的历史新阶段,政府工作将面临越来越多的考验,也将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我们将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更加勤勉务实的作风,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开展,不负人民的信任和重托,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努力改进效能作风。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解决消除各种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思想束缚和体制机制障碍,有效推进各类矛盾和难题化解,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不断创新行政管理方式,精简办文、办会、办事程序,加大行政督查、考核力度,强化跟踪问效和行政问责,确保政令畅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广开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渠道,推进政府公务人员能力提升,不断提高政府整体素质。大兴干事文化,注重一线调研,强化“事在人为、有为才有位、以成绩论英雄”的干事创业理念,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努力创造一流业绩。

全面推进民主法治。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坚持依法行政,完善政府重大事项决策的听证和公示制度,有效推进行政复议、行政调解、行政层级监督等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增强民主意识,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支持法院、检察院及驻军部队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强化政府信息公开,增强政府网站、政务微博等网络问政平台的运行实效,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确保权力公正、规范、阳光运行。

着力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执政为民理念,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收集民情民意,既注重谋划建设好重大民生项目,又注重解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琐事,切实维护和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社会幸福指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窗口单位建设,全面推行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进一步提升政府行政服务质量。推进政府管理重心下移,加强乡镇(街道)基础建设,巩固完善村级(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关心爱护乡镇干部,推行干部住夜和联村联户等制度。

切实加强廉政建设。按照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有效机制。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强招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坚决防止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个严禁”和市委“七个方面要求”,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严控“三公”经费,切实降低行政成本,把有限资源更多地用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上。

各位代表,我们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松阳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攻坚克难,为加快建设生活富裕、家园秀美、人文和谐的“田园松阳”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省山海协作产业园 省委、省政府深化“山海协作”工程的重要举措。即以加快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山区内生发展动力为目标,在有条件的欠发达山区市县集中划出一定面积的土地,由发达市县与欠发达市县共同建设管理的产业园。余姚—松阳山海协作产业园是全省首批9个山海协作产业园之一。

休闲养生(养老)经济 各种行业中休闲养生产品的生产(休闲养生服务的提供)、休闲养生消费、休闲养生交易等经济行为的总称。它是以满足人们的休闲养生生活需求为核心,通过将传统游山玩水式的休闲同文化、知识传播以及现代科学知识普及、人体养生保健等结合起来而形成新的经济形态。

大社保 指通过对各级社会保障工作职能和资源的整合,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新农合、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五保合一”,并建立社保基金征收、管理、使用“三位一体”机制。

广播电视“一省一网” 浙江加快全省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整合发展,推进“一省一网”建设,将县(区)网融入市网,市网融入省网,最后实现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全国一张网,使数字电视真正成为集公共传播、信息服务、文化娱乐、交流互动于一体的多媒体家庭信息终端。

四城联创 县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城市文明创建载体,即到2015年,完成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级生态县、省级森林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的创建工作。

生态工业新城 是建立在一块固定地域上的由制造企业和服务单位形成的、以企业为主的城市。在该地域内,各成员单位通过共同管理环境事宜和经济事宜来获取更大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整个以企业为主的城市能获得比单个企业通过个体行为的最优化所能获得的效益之和更大的效益。生态工业新城综合地运用了工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理论,把经济增长建立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体现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是21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

零土地技改 指动员和激励企业转换思路,使企业立足于内部调剂,在不增加土地情况下扩大生产,积极通过企业技术改造政策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在原厂房进行技术改造以及在建工业项目更新设备,增加投入,提升工业竞争力。

农业“258”工程 我县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载体。2010年,松古盆地和小港2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玉岩食用菌、三都蔬菜、三都早熟梨、上寮山香榧、裕溪(象溪、板桥)油茶等5个主导产业示范区;谢村白茶、新处茶叶、西屏脐橙、赤寿鹊山鸡、大东坝油茶、竹源笋竹林、良种场蛇鳄龟、上河中华鳖等8个农业(林业、渔业)特色精品园列入省级创建点,简称“258”。2011-2012年新增大石中华鳖、象溪板栗、湖溪林场脐橙3个特色农业(林业、渔业)精品园列入省级创建点。截至目前,全县共有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点18个,其中综合区2个、主导产业示范区5个、特色农业(林业、渔业)精品园11个,简称“2511”。

综合体 通过要素集聚、功能融合,建立功能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形成设施配套、功能复合、运行高效、价值提升的统一整体的发展模式。如,通过“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合理集聚,建成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乡村度假、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称为农家乐综合体。此外,衍生出城市综合体、农业综合体、旅游综合体、商业综合体等新型业态。

乡村民宿业 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的住宿处所等服务而形成的生态旅游休闲业态。

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 我省新一轮(2013-2017年)扶贫三大计划(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重点欠发达县特别扶持计划、山海协作助推发展计划)之一,主要包括素质技能培训、发展特色农业、扶持创业就业、拓宽增收门路、促进异地搬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六方面内容。

城市公园绿地五年建设提升计划 从2013年起,通过五年努力,推进西屏山公园、独山公园、云岩山公园、龙湖公园、江滨公园、城北公园等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提升的行动计划。

城市内河三年整治计划 从2013年起,通过三年努力,基本完成中心城区白龙堰、青龙堰、古湖坑、茅溪坑等城市内河整治的行动计划。

三改一拆 省委、省政府为优化城乡环境,从2013年起实施“三改一拆”三年行动计划,即改造城中村、改造旧厂房、改造旧居民区,拆除违章建筑。

五边四化 在“三沿”整治基础上,对城边、村边、路边、岸边、景边等区域开展洁化、绿化、美化、亮化工作。

八项规定 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就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作出的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等八个方面规定。

六个严禁 省委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过一个廉洁节俭务实的元旦、春节,确保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而重申的有关纪律规定,即严禁用公款搞相互走访、送礼、宴请等拜年活动;严禁向上级部门赠送土特产;严禁违反规定收送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严禁滥发钱物,讲排场、比阔气,搞铺张浪费;严禁超标准接待;严禁组织和参与赌博活动。

七个方面要求 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意见》提出的七个方面要求,即健全调研制度,精简会议活动;从严控制各类会议,严格会议审批程序;精简文件简报刊物,控制文件数量;规范领导出访活动,严格执行出访规定;改进新闻报道;厉行节约,严禁铺张浪费;加强督促检查,狠抓落实。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