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来历 因驻地枫坪而得名。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9º25΄95˝,北纬28º32΄83˝,地处县西南边陲,箬寮岘北部山麓河谷平地,东北邻玉岩镇、南邻龙泉城北乡、西连遂昌安口乡。乡人民政府驻地枫坪村,距县城63千米。
政区沿革 明属布和下乡。清为内十三都之大部分。民国初为枫坪、斗潭、高亭、吉垄龙、根下等联合村和梨树下村。1934年属玉岩区,分根安乡、枫树斗乡、高吉乡,1944年合为高亭乡和枫坪乡,1946年,合为枫亭乡。1950年,扩编为根下、高吉、枫坪三乡。1956年,撤区并乡,根下、高吉两乡并入枫坪乡,驻地枫坪村。1958年,乡级建制改为人民公社下属的生产大队,枫坪乡属卫星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枫坪生产大队,次年改为玉岩公社枫坪管理区。1961年改为枫坪公社。1983年,实行政社分设,原人民公社复改为枫坪乡,1992年进行“撤、扩、并”后,保留枫坪乡。
政区划分 2012年末辖小吉、龙虎坳、南胜、高亭、高寮、洋庄源、山乍口、斗潭、根下、金竹、钱余、沿坑岭头、枫坪、丁坑、黄埠坞、朱岱儿、梨树下17个行政村,自然村51个;领导17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14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 2012年末,辖区总面积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7公顷,林地面积7160公顷。总人口有2581户,8513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枫坪乡处于全国东南部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的南端,“华夏古陆”的东北端。境内山地层叠,奇峰屹立,地层参差,构造复杂,地质发展历史悠久。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千米以上高山有32座。山地占总面积95.2%,耕地占总面积4.8%。排黄公路(排居口至黄坛口)贯穿全乡。
气候 境内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四季中春秋季短,夏冬季长,季节特征明显。全年平均气温16-17℃,最高气温7月,最低气温为1月。降水量1500—1700毫米,降水日数61天,年太阳辐射量每平方厘米85—105千卡,年日照时数1840小时,年无霜期236天。
水文 境内有属于小港溪的支流:枫坪溪。枫坪溪源于西南部枫坪乡龙虎坳村南,由西南向东北横贯该乡中部,沿途纳粗垄坑、南坑、岩坑、洋庄源、西坑、根下源、丁坑源、下坑诸水,经枫坪乡政府驻地向东北,纳山坑、大山源之水,至排居口村,与来自玉岩、交塘大源坑水相汇合,约15公里。境内建有山乍口水库、斗潭水库。电站有高亭电站、山乍口电站、龙亭电站、枫溪电站、大石汇电站五座。
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煤矿30余万吨。
名胜旅游
土特产品 优质高棚花菇、玉峰茶、金枣柿、冬笋、高山蔬菜。
风景点 关山源原始林景区,位于丁坑村内,是整个箬寮岘景区的主体部分,枫坪乡境内面积545公顷。从丁坑口沿小溪边公路而上,经清净坛、丁坑、山赤坑三个小村庄,到达景区山脚。沿山径而上,身边是浓密的森林,清澈的山泉;抬眼可见峻峭的奇岩,苍茫的云海。峰回路转,山深林静,时而艳阳当空,时而薄雾如烟,时而细雨似帘,游人恍若置身于仙境之中。登临海拔1502米的主峰,眼前豁然开朗,极目四望,百里云海尽收眼底,千山万壑归伏足下,旧志云“陟其巅可览七邑之胜”似不为过。 主峰西北一硕大无比的擎天巨石拔地而起,陡峭的崖壁上虬龙般的苍松横空而起,大有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之势。箬寮岘是光叶水青冈树、猴头杜鹃树和中华水韭群落植物的王国,猴头杜鹃分布面积之广阔,为国内之罕见。
名胜古迹 辖区内有小吉会议旧址、斗潭村永福寺革命遗址、高亭战斗遗址、外南坑村“宜兴社”和丁坑村的杨大年家等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