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三县并举”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两区”建设,积极创新理财思路,切实加强收入征管,努力实现“均衡入库、持续增长、优化结构、调控有力”的组织收入目标,认真实践“依法治税、为民理财、务实创新、廉洁高效”财税核心价值观,念好“实、稳、优”三字诀,加大各项收入组织力度,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同时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有力保障了各项重点支出的需要,较好地完成了各项预算收支任务,财政运行总体平稳。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57.70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5.5%、16.4%和11.2%,三大产业的比重为18.6∶43.7∶37.7。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25元,同比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7255元,同比增长19.6%。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72.77亿元,比年初增加11.31亿元,增长18.4%。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55.68亿元,比年初增加8.42亿元,增长17.8%。
二、财政收支预算执行基本情况
(一)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92亿元,同比增长14.7%,完成年度预算的102.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40亿元,同比增长23.4%,完成年度预算110.3%。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2.0%,同比上升5.8个百分点。其中:国内增值税(25%部分)入库4320万元,同比增长34.2%;营业税入库7947万元,同比增长11.4%;企业所得税(40%部分)入库2648万元,同比增长40.3%;个人所得税(40%部分)入库1623万元,同比增长5.3%;城建税入库1511万元,同比下降3.9%;农业二税入库2611万元,同比增长69.9%;其他税收入库3306万元,同比增长30.4%;非税收入完成5259万元,同比下降13.0%,完成年度预算77.1%。非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18.0%,同比下降5.8个百分点。其中罚没收入3033万元(含历年结余入库),同比下降0.7%;专项收入1264万元,同比增长9.3%;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含历年结余入库)743万元,同比下降56.8%;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219万元,同比增长84.0%。
(二)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一般预算支出(含特扶资金)完成13.00亿元,同比增长20.2%,完成年度预算的90.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91亿元,同比增长16.8%,完成年度预算99.1%,主要是正常性经费的增长;国防支出343万元,同比增长38.3%,完成年度预算86.0%,主要是县预算安排战备规范建设经费50万元,省专项结转下年支出56万元;公共安全支出9252万元,同比增长30.9%,完成年度预算99.8%,主要是正常性经费和省专项装备经费的增长,省专项结转下年支出16万元;教育支出2.63亿元,同比增长30.2%,完成年度预算99.7%,主要是拨出特扶资金城北职工子弟学校建设项目资金2500万元,中小学公用经费1658万元,省专项结转下年支出89万元;科学技术支出2189万元,同比增长28.0%,完成年度预算100%,主要是拨出科技三项经费970万元,科技富民强县的省专项经费242万元,县级配套资金372万元,茶事活动经费100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054万元,同比增长77.7%,完成年度预算90.0%,主要是拨出特扶资金群众文化活动中心项目1500万元,特扶资金广播电视数字惠民工程400万元,省专项结转下年支出45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984万元,同比增长41.3%,完成年度预算93.7%,主要是拨出城乡养老保险基金2933万元,特扶资金县养老服务中心项目300万元,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项目200万元,省专项结转下年支出603万元;医疗卫生支出9745万元,同比下降17.8%,完成年度预算84.5%,剔除省专项和上年结转后县本级支出同比增长27.3%,主要是上年拨出人民医院整体迁建经费5000万元, 另外今年拨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费3987万元,省专项结转下年支出1791万元;节能环保支出3742万元,同比增长38.2%,完成年度预算94.2%,主要是拨出特扶资金松古平原供水一体化管道资金1000万元,另外省专项松古平原污水一体化管道资金420万元,县配套500万元,省专项结转下年支出230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726万元,同比增长88.1%,完成年度预算95.1%,主要是拨出孵化基地王村工业区块项目2500万元,省专项经费长松路延伸段道路工程600万元,特扶资金古市镇政府中心镇建设项目550万元, 孵化基地公司农产品深加工基础设施项目500万元,省专项结转下年支出295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2.43亿元,同比增长41.8%,完成年度预算83.1%,主要是拨出特扶资金现代农业园区1145万元,农民异地搬迁经费1575万元,茶产业品质安全提升1450万元,村庄整治800万元,三沿整治资金500万元,乡村环境综合保洁经费600万元,省专项经费强塘工程1019万元,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1218万元,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经费1339万元,省专项结转下年支出4946万元;交通运输支出5653万元,同比下降51.6%,完成年度预算56.4%,剔除省专项和上年结转后县本级支出同比增长228.7%,主要是上年拨出省专项龙泉安福至松阳大东坝路段经费1510万元,农村公路建设补助共1565万元,省专项结转下年支出4370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2946万元,同比下降26.0%,完成年度预算98.7%,主要是上年拨出企业贴息经费1130万元,省专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经费共1277万元,省专项结转下年支出40万元;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614万元,同比增长18.1%,完成年度预算100%,主要是正常性经费的增长;住房保障支出3848万元,同比增长1558.6%,完成年度预算100%,拨出的全部都是省专项资金,主要有保障性安居工程3000万元,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612万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1882万元,同比增长24.4%,完成年度预算98.0%,主要是拨出家电下乡等经费共695万元,省专项结转下年支出39万元;粮食物资管理事务支出233万元,同比下降12.7%,完成年度预算100%,主要是拨出粮食补贴经费105万元;储备事务支出190万元,同比增长2.7%,完成年度预算100%,其他支出965万元, 同比增长13.8%,完成年度预算99.0%,主要是偿债准备金800万元在此科目列支。
另外,省特别扶持项目补助资金全年共安排2.58亿元,完成预算支出共1.95亿元,拨付项目责任单位1.08亿元,分别完成年度计划75.3%、41.8%,省专项结转下年支出10万元。
(三)政府性基金收支完成情况
2011年政府性基金可用资金合计8.20亿元,其中县本级收入4.79亿元、上级补助收入1.19亿元、上年结余2.22亿元;2011年政府性基金支出6.60亿元,年终结余1.60亿元。
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4.79亿元,同比增长33.8%,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分别是3.92亿元、2084万元、903万元, 同比分别增长22.0%、23.2%、27.5%;地方教育附加收入572万元, 下降6.5%。
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6.60亿元,同比增长87.2%,其中:地方教育附加安排的支出1270万元,同比下降37.6%;文化事业建设费安排的支出36万元,同比增长63.6%;残疾人保障金支出167万元, 同比下降15.7%;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支出151万元, 同比下降57.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4.72亿元,同比增长121.6%;土地增值收益金支出2097万元,同比增长110.3%;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支出60万元,与上年持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支出5405万元,同比下降24.9%;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安排的支出302万元, 上年无此科目的支出;森林植被恢复费安排的支出152万元, 同比下降17.8%;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支出4977万元,同比增长94.2%;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支出3万元,同比下降90%;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52万元,同比增长52.9%;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2838万元, 上年无此科目的支出;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支出1345万元, 同比增长543.5%。
三、财政收支执行主要特点
(一)财政收入全面完成年度预算。2011年全县财政总收入4.8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2亿元。分别完成了财政收入年初预算指标的107.7%、102.4%,财政收入全面完成年度预算。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0.6%、14.7%。
(二)财政收入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稳步上升。2011年,我县财税部门继续做好收入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加强调研分析,科学安排预算收入,精心组织财政收入,增强地方可用财力。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2.0%,同比上升5.8个百分点;非税收入的比重则从上年的23.7%下降到18.0%。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上升,意味着我县财政收入结构的调整取得一定成效。
(三)税收收入和经济同步增长,四大主体税种全面增收。2011年我县税收增长较快,实现了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税收收入步入正常上升通道。税收收入全年增收4537万元,增长23.4%。和经济密切相关的四大主体税种全面增收,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同比分别增长34.2%、11.4%、40.3%和5.3%。
(四)加快财政支出进度,支出增长平稳,进度正常。2011年全县一般预算总支出13.00亿元,同比增长20.2%,完成年度预算的90.8%,主要原因是有1.31亿元省专项结转到下年支出,剔除省专项和上年结转后,县本级支出7.45亿元,同比增长18.0%,完成年度预算的100.5%。
(五)民生等重点支出保障有力,更加注重资金效益。我县始终坚持保重点、压一般的财政支出原则,严格控制出国经费、车辆购置经费、行政经费、公务接待费等一般性支出,保障各项重点支出需要,确保各项民生政策落实到位,注重财政资金效益。2011年我县民生类支出9.43亿元,同比增加2.19亿元,增长30.2%,占财政总支出增长的比重为72.5%,同比增加5.6个百分点。
四、为圆满完成全年预算任务,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发挥征管优势,积极组织收入,实现财政收入稳健增长。一是强化税收征管。2011年我县地税部门共组织各项收入4.62亿元,同比增长30%,增收1.07亿元。其中:地方税收(含两税)共入库2.20亿元, 同比增收3188万元,增长17%,完成省局年度计划的111.4%。地方税(含两税)占地方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69.9%;其他收入共入库2.42亿元,同比增收7465万元,增长44.5%。二是抓好基金征管,促进社会保障工作的平稳运行。2011年我县加快推进“五费合征”工作,全面实施缴费工资基数改革,全年共征收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2.14亿元,同比增长61.8%,增收7302万元。征收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文化事业建设费、水利建设专项资金2699万元,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保障及民生工作的平稳开展。三是健全预算外收入征管体系,进一步增强政府统筹能力。加强财政票据的管理,促进非税收入及时缴入财政专户。2011年共征收非税收入6.11亿元(含往来款),同比下降15.1%(剔除土地指标出让收入同比增长26%)。在保证政府正常资金调度需求的同时,加强存量资金结构分析,做好财政资金的应急调度工作,缓解了政府的资金应急需求,每年节约融资成本上千万元。四是尽最大努力争取政策扶持和项目资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财力支持。认真贯彻落实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奖励考核办法,鼓励各单位争取上级补助资金的积极性,努力争取上级资金,加强部门协作,优化项目立项、审核、包装和申报等工作,全年共申报各类项目580个,争取省里项目补助资金7.92亿元,同比增长10.5%。
(二)积极落实各项财税政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一是加大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辅导力度,通过开展“税收优惠政策辅导日”等活动,积极做好个人所得税扣除费用和营业税起征点政策调整的宣传,统一认识,确保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二是鼓励企业用足、用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培植涵养税源。对纳税人提出的减免税、费申请,及时审核。2011年共审批减免税企业42户,减免金额165万元,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3户,扣除金额99万元。高新技术企业2户,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593万元,减免税款89万元。小型微利企业19户,减免税款7万。三是认真做好优惠政策兑现工作,共受理108户企业财政贴息补助申请,对符合财政补助的企业在逐户核实的基础上,上门发放财政补助通知单,同时听取企业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和要求。兑付贴息资金2839万元。
(三)强化财税管理改革,推进财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一是加强预算编制管理。积极推进预算管理改革。继续细化部门预算,规范政府采购预算、基金预算、基建预算,将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和批复细化到基层预算单位,实施全口径财政支出预算调整,提高综合预算率,增强预算的完整性。二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我县是首批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试点县,在2009年试点基础上,2010年全面启动扩面工作,2011年分三期对全县113个预算单位146名财务人员和本单位所有财政岗位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确定4家代理银行, 113家单位全部上线运行。三是加强预算监督绩效管理。积极开展部门财政支出整体绩效评价试点及以民生支出为重点的项目绩效评价,明确部门预算整体绩效评价引入绩效审计程序,建立多层次的评价考核体系,用不断地反馈和应用评价结果来实现政府部门绩效预算的目标。四是加强非税收入资金管理。对全县所有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完善征管体系,加强征管信息化建设,认真查处违规收费和财政票据违章行为,提高非税收入征缴率,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五是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强化政府集中采购监管力度、单位分散采购监管广度和协议采购的监管深度,强化多层次的监管体系,规范政府采购行为。2011年,我县共实施采购241 批次,采购预算金额3.82亿元,实际支付金额3.37亿元,同比增加2.80亿元(原因是统计口径变化,增加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工程类项目2.60亿元),节约资金4418万元,节约率达11.6%。六是积极探索“三位一体”运转新模式。我县继2010年底“三位一体”机构方案获批后,2011年上半年实现人员到位,各项工作运转正常。此外,还开展了“小金库”清理和公务车辆治理工作,加强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五、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1年我县财政预算收支计划全面完成,但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下年度工作中加以研究和解决。
(一)收入增长较快,基数较高,对下年收入增长压力较大。近几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的较快增长,各项财政收入保持着10%左右的稳定增长,财政收入增长基础较为扎实,增长速度较为稳健。今年我县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在连续几年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出现21%、15%、23%的大幅增长,从今年财政收入来说,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从下年任务完成来说,对明年的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带来了较大压力。
(二)经济形势不稳定,工业税收增长将出现下降。2011年下半年工业经济走势开始步入下降通道,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企业相关指标增速从下半年起呈持续下行趋势。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速9月末比上半年下降8.1个百分点;500万元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9月末比上半年下降8.5个百分点,11月末比9月末又下降8.8个百分点。二是结构性用工难将长期存在。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2011年流动人口总量同比减少3000人,企业招工难与用工荒普通存在,21.1%的企业用工缺口在10%-20%。三是生产成本上升较快。2011年1-8月,工业产品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上涨“剪刀差”倒挂3.3个百分点,用工成本、融资成本也在持续上升。四是企业盈利空间进一步压缩。500万元以上企业11月末实现利税总额增幅比9月末下降1.8个百分点。五是温州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对我县企业有一定影响,如瑞阳特钢停产减少税收500万元以上。
(三)结构性减税政策密集出台,对税收收入影响较大。一是从2011年10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提高,预计2012年我县个人所得税将减收1200万元;二是国家出台的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和营业税、增值税起征点调整,将减少营业税和增值税收入共计1000万元。三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政策停止执行后,我县相关企业增值税收入同比减少了近4000万元,据国税部门的调查,2012年还将继续减大幅减少。
总结今年的财政收支情况,针对2012年财政收支工作,财税部门一要加强相关政策研究,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变化,掌握财源变动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性,继续做好财政收入结构调整,适度调整财政收入的增长目标。二要积极落实国家和县里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扶持我县企业走出困境。三要按照依法治税、规范管理的要求加强重点税源的税收征管,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房地产业、建筑业税收稳定持续均衡入库,重点突破耕地占用税、“三农”建设中产生的税收征管薄弱环节。四要继续做好节支工作,努力压缩一般性支出,确保各项重点支出。要是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全面推行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单位支出,控制“三公经费”增长。五要继续稳步推进财政各项改革,进一步完善综合预算和基本建设预算,进一步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加快政府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