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面对国内外极其复杂的经济运行环境,全县上下坚持科学发展不放松,紧紧围绕“三县并举”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建设,以“两区”建设为抓手,着力“稳增长、控物价、惠民生、促和谐”,努力实现“十二五”起好步、开好局,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但同时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制约经济平稳运行的矛盾和问题不少,处理好保增长、调结构、稳物价三者之间关系的难度加大。
一、经济运行总体概况
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57.70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和全市平均水平3.1个和0.8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三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1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25.23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21.76亿元,增长11.2%。
(一)生产平稳增长
一是农业生产形势较好。2011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91亿元,增长13.9%。粮食产量止跌略增。全年粮食总产3.53万吨,增加296吨,增长0.6%,增幅比上年提高8.0个百分点。茶叶生产继续向好。全年茶叶产值和产量分别为5.06亿元和9525吨,分别增长19.9%和5.2%,茶叶产值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幅贡献率为43.1%。畜牧业生产上升较快。全年生猪出栏13.64万头,增长8.2%,年末存栏8.5万头,增长8.0%,猪肉产量1.05万吨,增长5.2%。渔业生产发展平稳。全年水产品产量2161吨,增长2.8%。
二是工业生产较快发展。1-12月,全县工业总产值135.37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3.05亿元,增长38.1%。轻重工业同步发展。规模以上轻、重工业总产值分别为18.90亿元和94.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6%和39.1%,22个工业大类行业总产值全部增长,增速超过30%的达13个,13个行业与前11月相比增速加快。
三是服务业发展平稳。全年服务业增加值21.76亿元,增长11.2%,增幅较前三季度回升0.9个百分点。全年共接待旅游者70.56万人,比上年增长32.0%,旅游总收入2.68亿元,增长47.3%。
(二)企业效益提高
一是主营业务收入快速增长。1-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7.30亿元,同比增长39.8%。其中,国有企业2.79亿元,增长25.4%;私营企业104.30亿元,增长40.5%。
二是企业利润大幅增加。1-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6.37亿元,增长108.5%。从22个行业看,增幅50%以上的有17个,其中增幅1倍以上的行业有9个。贡献率居前的是塑料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对利润总额增幅贡献率分别为33.4%、19.4%和13.1%。
(三)民生逐步改善
一是居民增收步伐加快。2011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1725元,增长12.1%,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7255元,增长19.6%,上升4.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
二是民生支出增长较快。2011年,财政支出13.09亿元,增长21.0%。其中民生支出9.90亿元,增长36.4%,民生支出中住房保障支出增长15.6倍,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88.0%,文化体育和传媒支出增长77.7%,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41.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41.3%。
三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启动。据统计,2011年,全县保障性住房投资235万元,施工面积7040平方米。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亮点
1.茶产业在转型升级中扎实推进。2011年,全县茶叶总产和产值均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工业茶叶加工产值4.06亿元,同比增长52.5%,高于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幅14.4个百分点,新增茶叶精深加工产值585万元。浙南茶叶市场全年交易量5.59万吨、交易额25.9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2%和46.0%,定期发布“浙南茶叶市场绿茶价格指数”,“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中国绿茶集散地”农业区域品牌进一步打响。
2.工业生产在“要素制约” 中保持增长。2011年,全县工业生产在电力、土地供应紧张、融资困难等因素制约下,仍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工业增加值21.00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增幅居全市首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7.2%。主要特点:一是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速一路领先。尽管下半年开始增幅逐步回落,但仍居全市第二。二是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装备制造业总产值12.63亿元,增长45.3%,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总产值7.06亿元,增长66.7%。三是三大产业贡献突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塑料制品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值占比65.7%,对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63.5%;四是产业集聚区工业发展活力增强。工业园区和江南工业区产值79.80亿元,增长39.3%,占比达七成余。
3.出口规模在“全球下滑”中继续扩大。2011年,全县自营出口1.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9.8%。单月出口持续走高,7月份单月出口1809万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对亚洲和欧洲出口额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对美国出口高速增长。全年对亚洲、欧洲出口额分别增长78.3%和30.2%,占全县出口额的86.6%;对美国出口1176万美元,增长1.8倍。四大产业出口商品全线呈增长态势。全县纺织服装、轻工工艺品、机械产品和化工产品出口额分别增长1.1倍、19.7%、53.4%和2.2倍。
4.财政实力在“复杂环境”中有所增强。2011年全县财政总收入4.88亿元,增长20.6%,比上年加快8.5个百分点。其中国税收入1.95亿元,增长30.7%;地方财政收入2.92亿元,增长14.7%。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34.2%和40.3%。
5.民生工程在“共享成果”中好于预期。2011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30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02.5%;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人数1.78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17万人,参保率达95%;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数1552人,完成目标任务的242.5%;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员2626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4.2%
三、当前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增大
从市场看,2011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困难重重,发达地区经济增速持续回落,全省GDP增速仅为9.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市场约束对全县经济的影响在不断强化。据全市企业景气调查,四季度全市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20.1和120.8,比三季度分别下调4.0和10.7个点,继续双双回落。从资金看,2011年,央行连续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加息,致使国内各银行资金链紧张,都相应提高了贷款条件,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加剧了企业融资难度,中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更为突出,民间借贷成本大幅上升,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同时也加大了一些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潜在金融风险不断积累。1-12月,规模以上工业利息支出增长68.3%,增幅高于贷款余额增速50.2个百分点。企业流动资金紧张,两项资金占用持续增加,1-12月,规模以上工业应收账款和产成品资金分别增长8.0%和38.4%,“两项资金”占流动资产的36.8%。从用工看,廉价劳动力的人口红利时代终结,工资标准普遍上调,增加了企业用工成本。1-12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职工平均人数同比增长13.0%,职工工资总额同比增长58.1%,高于职工人数增幅45.1个百分点,职工平均工资增幅达39.9%。从经营成本看,受国际市场传导和国内供需矛盾的影响,能源、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据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调查,2011年,浙江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8.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5.0%,价格倒挂3.3个百分点。原材料成本上涨,使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企业获利甚微。
2.投资持续增长难度加大
一方面用地指标不足。工业用地指标严重不足、土地报批的要求高、审批时间长,征地拆迁困难,项目无法落实,投资成为无米之炊。另一方面,由于新的拆迁法规出台,拆迁难度加大,进度明显减缓,使得建设用地供应紧张的情况更为凸显。
3、消费缺乏新热点
近几年,以汽车、家电为代表的消费热点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2011年,汽车购置税优惠和汽车家电下乡等刺激政策退出或递减对消费拉动减弱,而新的大宗消费热点还没有出现,难以拉动消费持续较快增长。在当前物价、利率及收入水平下,更多的居民倾向于储蓄、投资,居民消费倾向下调。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4亿元,增长17.9%,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下调6.2个百分点。
4、节能降耗形势非常严峻
据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不降反升,同比分别上升2.3%、20.7%和3.2%,完成全年下降3.2%的目标难度非常大。从电力消费看,1-12月,松阳全社会用电量增长41.2%,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1.6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二。其中,占全社会用电量69%的工业用电量增长54.5%,比全市平均水平高34.1个百分点。
四、2012年经济走势展望
2011年,全县经济增势稳中趋缓,既是自身新动能处于培育、成长阶段的结果,也有外部环境的影响。展望2012年,主要影响因素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经济将延续调整态势,增幅继续回落。
从经济发展环境观察:发达经济体增速下滑,全球经济复苏遭遇新挑战。IMF将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大幅度下调至3.3%。一是美国等主要经济体增长疲弱。“对本国政府的经济政策缺乏信心”、“失业”和“财政赤字”是美国目前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而且当前消费和投资疲软,未来半年亦无改善迹象。与此同时,“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已蔓延至全美乃至其他国家,势必对经济复苏产生不利影响。二是欧元区债务危机向核心国家扩散。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后,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国家相继陷入债务危机,一旦希腊出现债务违约,有可能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影响整个欧洲经济。三是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出现较大波动。期铜、原油等部分商品价格经历8月初和9月份的两轮大幅下挫,反映出经济增长放缓的状况。国内经济面临深度调整。“十二五”时期,调结构、转方式主线将贯穿始终,国内处于深度转型期。2011年一至四季度,全国经济增长9.2%,增速已连续七个季度放缓,比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另外价格涨势虽有所趋缓,但仍高位运行,全年达5.4%,因此2012年经济发展仍面临着处理好保增长、调结构、稳物价三者关系的重要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2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GDP年度预期7.5%的增幅是紧运行的一个敏感信号,房地产市场、投融资平台、民间借贷等领域潜在风险增大,资源、劳动力成本上升抬高了经济增长的成本,总体经济发展环境不容乐观。
从产业支撑观察:农业方面,全县强农惠农政策落实较好,茶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为稳定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工业方面,有利因素是支柱行业仍然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将对全县工业生产起到推动作用;不利因素是外部市场复杂多变,企业资金紧张、成本上升等矛盾突出,结构调整带来的震痛有可能逐步加大,2012年工业新增长点企业、新增产值规模有限,预计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呈回落趋势。服务业方面,服务业发展仍显不足。201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21.76亿元,增长11.2 %,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主要是服务业发展缺乏亮点,大部分行业增长缓慢。其中,在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下,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2.0%,低于上年7.5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加值下降4.2%。比上年减少10.2个百分点。预计2012年服务业增幅继续回落。
从需求拉动观察:投资方面,有利因素是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将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的发展。全县产业集聚区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乡建设、承接产业转移步伐的持续加快将对投资增长起到重要促进作用。不利因素是缺乏大项目支撑,建设项目用地依然比较紧张,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综合分析,2012年投资将保持平稳的增长速度。消费方面,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通胀预期减弱,增加了居民即期消费需求;各项保障政策不断完善,有助于减轻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提高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预计2012年消费继续稳步增长。出口方面,受国际市场需求减弱、欧洲债务危机加剧、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等因素影响,2012年出口增速将有所回落。
2012年,尽管货币政策有调整预期,金融资金较2011年略有宽松,存量的工业产能可以得到释放,但经济发展形势依然不乐观,经济增长率可能还低于上年。但是,如果要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在2011年完成12.3%的基础上,今后4年经济增长率也必须达到12%,所以我们一方面在招商签约项目中尽可能筛选符合定向宽松货币扶持政策的项目,尽快落地建设并竣工投产,以培育工业新增长点;另一方面要及早谋划、梳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县情的项目,并形成项目库,为招商做准备,进而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县统计局 吴叶青
2012年2月1日